作者: 发表于2017-03-20日
60岁,她只身一人去美国,打工6年赚得100万人民币。66岁,她从零开始,学跳拉丁,参加了各种比赛。她时常说:“我的生活是从60岁开始的。”
走进上海老年大学的舞蹈教室,一些头发花白、身材发福的阿姨叔叔们脚踩高跟皮鞋,穿着紧身的衣服裤子在那里学跳舞。被他们围在中间的舞蹈老师是一个身材高挑、衣着时髦的女人,化着微微的淡妆,步伐轻盈,虽然是有点年纪,但看上去很有味道。“秦老师,这个动作太难了,我年纪大了,学不会。”“你年纪大什么,我都80岁了,还没说自己年纪大,照样天天在这里跳舞。”秦老师80岁?不是她自己说,任谁都不敢相信。
退休后为了读书跟老伴闹“革命”
现在想来,秦丹华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30多年前,她的身体比现在还要差,高血压、胃病、肠炎、胆囊炎、尿道堵塞一个个病症接踵而来,肩周炎使她右手肌肉粘连不能动弹。她时常跑医院,病假一请就是几个月。当时,她的大女儿还在黑龙江农场,为了能让女儿回上海顶替她的工作,1978年秦丹华提前退休了,那一年她才48岁。
那年也正是恢复高考的时候,秦丹华的儿子考取了吉林医学院,媳妇考取了长春音乐学院,秦丹华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时常感慨,如果我能年轻个10岁该多好,我也要去考大学。或许这样的想法在别人看来有些疯狂,可秦丹华就是这样一个敢想敢做的人。能上大学是秦丹华从小的梦想。小时候,因为家境不好,母亲信奉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很早让她停学了。为了凑学费,秦丹华替人织毛衣,终于上了立信会计,后来一直从事财务工作。结婚生子后,她虽然没停止过进修,可没机会上正规大学依然是她的遗憾。
退休后,她不想闲在家做些家务度日,报考了戏剧学院的函授编剧班,又在家收听电视大学文科。她开始学习书法,对着帖子临摹,每天都练习四五个小时,从不间断。经过几年时间的学习,秦丹华写的书法,只要是见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练习书法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秦丹华在学习之外的惊喜是她的身体比过去好了。或许是她每天早上站着悬腕练书法要运气的关系,长期的锻炼,让她血压渐渐正常了。身体有了好转的秦丹华又利用每天下午的时间参加老年时装表演队。时装表演走步时要挺胸拔背,是很辛苦的全身运动。但是秦丹华爱美,她享受时装表演的过程,她坚持练习,身体状态越来越好了。
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上海老年大学创建了。这对于秦丹华来说是件天大的喜事。她看看这个课程想报,那个课程也想报。她第一时间同时报了好几个班,有英文、健美操、声乐、中西烹饪。老年大学把秦丹华的病全部赶走了。每天早晨,从睁开眼睛开始,她就会兴奋地期待新的一天的到来。她感觉每天都有新的生活在等待着她,心情无比愉快。唱呀跳呀,又学又写,生活比蜜还甜,人也越来越年轻了。她这才发现“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广告词真的可以成真。
可是快活自在的秦丹华忽略了一个人的感受,那就是她的老伴。“不许再去!以前在家读书也就算了,现在成天在外面。”秦丹华的老伴似乎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秦丹华的老伴比秦丹华年长10岁,是个退休医生,一辈子做事严谨,为人少言寡语,是个思想很传统的人,跟秦丹华的外向、开朗完全不同。
“我为什么不能去,我是去学习,又不是做什么不好的事情。我这辈子就喜欢读书,你是知道的。现在我学到了东西,身体也比过去好了,有什么不好?”秦丹华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老伴振振有辞:“女人的本分就是做家务,你却整天往外跑,哪里有老了还去读书的?想当专家还是想赚钱?说到底是劳命伤财,什么也不是。好不容易退休了,能过清闲日子了,真是有福不会享,自讨苦吃。你这样,人家会说你不安分的。”“你好歹是个知识分子,怎么思想一点跟不上时代呢?当初介绍人介绍我们认识的时候,我想你是读书人,我这辈子最喜欢的就是读书,我想跟你会有共同语言的。可现在,你退休后就整天待在家,这样会跟社会脱节的。而且我都是做完家务,给你做好了饭再出去的,我做到了一个妻子该做的。你如果怨我不陪你,我欢迎你跟我一起去老年大学,你也会发现其中乐趣的。”秦丹华尽力说服老伴。可老伴还是不能认同:“我才不跟你去凑那个热闹,那里有什么可学的呀。”
类似这样的谈话不知发生了多少回,矛盾始终解决不了。秦丹华依旧天天往老年大学跑。她不想因为老伴的反对就放弃自己的人生乐趣。她向老伴发了狠话:“我就是要读书,读书我开心,比待在家里强。家里的活我会干好,但是你也不能干涉我自己的生活。”
夫妻俩这下闹僵了。两个人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一起过日子的同居人,而不像是一对有商有量、恩恩爱爱的夫妻。老伴气得向亲朋好友诉苦,向儿女告状。亲朋好友也觉得秦丹华应该收敛一些,这样老往外跑的确有些不安分。儿女不能多说什么,只能父母两头劝劝。虽然儿女也觉得秦丹华这样频繁上课,的确有点“过火”,但是他们看到秦丹华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好,身体硬朗起来,这是他们希望的,所以只有劝父亲为母亲的身体多考虑一下。
秦丹华完全没有退让的意思。她好不容易觉得老年生活也能多姿多彩,她怎么甘心就此闷在家里呢。这场“家庭革命”的最终结果是秦丹华胜利了,但是她跟老伴的关系变得有点火药味,两人的话越来越少了。
60岁到美国打工赚了100万
如果说,秦丹华去老年大学让她老伴接受不了,那么秦丹华接下来所做的一个重大决定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上世纪90年代,国门打开了,国外的亲戚有的回国了,有的朋友去了国外,秦丹华也很想去国外开开眼界。
1990年,秦丹华终于有了去美国旅游的机会。老伴有亲戚在美国邀请他们过去玩三个月。好不容易,秦丹华的签证批下来了,她带着无比的兴奋和好奇踏上了美国之旅,她自己也没想到,她会在这个陌生的国家度过未来的6年。而这年,她已经60岁了。
到了美国之后,老伴或许因为年纪大了,除了在亲戚带领下去了几个景点,大都时间喜欢待在家里。这可不符合秦丹华的性格。恰好,亲戚家有位独居老人需要人陪伴,原本陪伴老人的工人辞职了,一时之间请不到人接替。亲戚问秦丹华愿不愿意帮忙,秦丹华欣然接受了。
离开老伴,秦丹华开始一个人在美国的生活。她的工作很简单,陪护老人就可以,做饭、打扫都有其他人负责。趁老人休息时间,她一个人逛了周围的街道、商店,友善地用她并不熟练的英语跟别人打招呼,所有的一切都让她觉得新奇。
走进上海老年大学的舞蹈教室,一些头发花白、身材发福的阿姨叔叔们脚踩高跟皮鞋,穿着紧身的衣服裤子在那里学跳舞。被他们围在中间的舞蹈老师是一个身材高挑、衣着时髦的女人,化着微微的淡妆,步伐轻盈,虽然是有点年纪,但看上去很有味道。“秦老师,这个动作太难了,我年纪大了,学不会。”“你年纪大什么,我都80岁了,还没说自己年纪大,照样天天在这里跳舞。”秦老师80岁?不是她自己说,任谁都不敢相信。
退休后为了读书跟老伴闹“革命”
现在想来,秦丹华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30多年前,她的身体比现在还要差,高血压、胃病、肠炎、胆囊炎、尿道堵塞一个个病症接踵而来,肩周炎使她右手肌肉粘连不能动弹。她时常跑医院,病假一请就是几个月。当时,她的大女儿还在黑龙江农场,为了能让女儿回上海顶替她的工作,1978年秦丹华提前退休了,那一年她才48岁。
那年也正是恢复高考的时候,秦丹华的儿子考取了吉林医学院,媳妇考取了长春音乐学院,秦丹华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时常感慨,如果我能年轻个10岁该多好,我也要去考大学。或许这样的想法在别人看来有些疯狂,可秦丹华就是这样一个敢想敢做的人。能上大学是秦丹华从小的梦想。小时候,因为家境不好,母亲信奉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很早让她停学了。为了凑学费,秦丹华替人织毛衣,终于上了立信会计,后来一直从事财务工作。结婚生子后,她虽然没停止过进修,可没机会上正规大学依然是她的遗憾。
退休后,她不想闲在家做些家务度日,报考了戏剧学院的函授编剧班,又在家收听电视大学文科。她开始学习书法,对着帖子临摹,每天都练习四五个小时,从不间断。经过几年时间的学习,秦丹华写的书法,只要是见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练习书法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秦丹华在学习之外的惊喜是她的身体比过去好了。或许是她每天早上站着悬腕练书法要运气的关系,长期的锻炼,让她血压渐渐正常了。身体有了好转的秦丹华又利用每天下午的时间参加老年时装表演队。时装表演走步时要挺胸拔背,是很辛苦的全身运动。但是秦丹华爱美,她享受时装表演的过程,她坚持练习,身体状态越来越好了。
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上海老年大学创建了。这对于秦丹华来说是件天大的喜事。她看看这个课程想报,那个课程也想报。她第一时间同时报了好几个班,有英文、健美操、声乐、中西烹饪。老年大学把秦丹华的病全部赶走了。每天早晨,从睁开眼睛开始,她就会兴奋地期待新的一天的到来。她感觉每天都有新的生活在等待着她,心情无比愉快。唱呀跳呀,又学又写,生活比蜜还甜,人也越来越年轻了。她这才发现“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广告词真的可以成真。
可是快活自在的秦丹华忽略了一个人的感受,那就是她的老伴。“不许再去!以前在家读书也就算了,现在成天在外面。”秦丹华的老伴似乎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秦丹华的老伴比秦丹华年长10岁,是个退休医生,一辈子做事严谨,为人少言寡语,是个思想很传统的人,跟秦丹华的外向、开朗完全不同。
“我为什么不能去,我是去学习,又不是做什么不好的事情。我这辈子就喜欢读书,你是知道的。现在我学到了东西,身体也比过去好了,有什么不好?”秦丹华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老伴振振有辞:“女人的本分就是做家务,你却整天往外跑,哪里有老了还去读书的?想当专家还是想赚钱?说到底是劳命伤财,什么也不是。好不容易退休了,能过清闲日子了,真是有福不会享,自讨苦吃。你这样,人家会说你不安分的。”“你好歹是个知识分子,怎么思想一点跟不上时代呢?当初介绍人介绍我们认识的时候,我想你是读书人,我这辈子最喜欢的就是读书,我想跟你会有共同语言的。可现在,你退休后就整天待在家,这样会跟社会脱节的。而且我都是做完家务,给你做好了饭再出去的,我做到了一个妻子该做的。你如果怨我不陪你,我欢迎你跟我一起去老年大学,你也会发现其中乐趣的。”秦丹华尽力说服老伴。可老伴还是不能认同:“我才不跟你去凑那个热闹,那里有什么可学的呀。”
类似这样的谈话不知发生了多少回,矛盾始终解决不了。秦丹华依旧天天往老年大学跑。她不想因为老伴的反对就放弃自己的人生乐趣。她向老伴发了狠话:“我就是要读书,读书我开心,比待在家里强。家里的活我会干好,但是你也不能干涉我自己的生活。”
夫妻俩这下闹僵了。两个人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一起过日子的同居人,而不像是一对有商有量、恩恩爱爱的夫妻。老伴气得向亲朋好友诉苦,向儿女告状。亲朋好友也觉得秦丹华应该收敛一些,这样老往外跑的确有些不安分。儿女不能多说什么,只能父母两头劝劝。虽然儿女也觉得秦丹华这样频繁上课,的确有点“过火”,但是他们看到秦丹华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好,身体硬朗起来,这是他们希望的,所以只有劝父亲为母亲的身体多考虑一下。
秦丹华完全没有退让的意思。她好不容易觉得老年生活也能多姿多彩,她怎么甘心就此闷在家里呢。这场“家庭革命”的最终结果是秦丹华胜利了,但是她跟老伴的关系变得有点火药味,两人的话越来越少了。
60岁到美国打工赚了100万
如果说,秦丹华去老年大学让她老伴接受不了,那么秦丹华接下来所做的一个重大决定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上世纪90年代,国门打开了,国外的亲戚有的回国了,有的朋友去了国外,秦丹华也很想去国外开开眼界。
1990年,秦丹华终于有了去美国旅游的机会。老伴有亲戚在美国邀请他们过去玩三个月。好不容易,秦丹华的签证批下来了,她带着无比的兴奋和好奇踏上了美国之旅,她自己也没想到,她会在这个陌生的国家度过未来的6年。而这年,她已经60岁了。
到了美国之后,老伴或许因为年纪大了,除了在亲戚带领下去了几个景点,大都时间喜欢待在家里。这可不符合秦丹华的性格。恰好,亲戚家有位独居老人需要人陪伴,原本陪伴老人的工人辞职了,一时之间请不到人接替。亲戚问秦丹华愿不愿意帮忙,秦丹华欣然接受了。
离开老伴,秦丹华开始一个人在美国的生活。她的工作很简单,陪护老人就可以,做饭、打扫都有其他人负责。趁老人休息时间,她一个人逛了周围的街道、商店,友善地用她并不熟练的英语跟别人打招呼,所有的一切都让她觉得新奇。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