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马拉拉,今年14岁。她住在斯瓦特地区,这是个旅游胜地。可是,这里的生活并不美好。因为,斯瓦特是一个受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组织控制的地区。
恐怖势力在控制区域实行强制统治:禁止播放电视电影,严禁娱乐,男人须留胡子,女人须蒙面。不能工作,不能随便出家门,公共场合如放声大笑即会遭到鞭打。他们颁布禁令:女子不能再去上学。于是,数百个女子学校被烧毁。
硝烟中,马拉拉带着同学们从一个学校逃往另一个学校。那个本应是天真烂漫的年华,可她却开始了在硝烟中的抗争。她开始写博客,记录斯瓦特恐怖主义下被统治的女子们的日常生活。她说道:我有受教育的权利,有玩乐的权利,有聊天的权利……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过来的枪支。在生与死的烟火中,她高声呐喊,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呼吁给予女孩受教育的权利。
这样立场鲜明的斗争,除了马拉拉,没有任何人敢做。在她与恐怖势力斗争的几年间,她的处境也愈来愈危险。2012年,塔利班武装人员把她列入枪杀名单。10月9日,校车沿着乡村公路行驶。两个男子突然挥舞着旗子叫停了这辆车。他们荷枪实弹,登上了校车,厉声问道:“你们当中,有没有一个叫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的?”没有人回答。马拉拉毅然地站起来,说:“我正是!这一切与她们无关!”“砰”的一声,子弹穿过她的脖子。鲜血飞溅,化作一枚殷红的花,盛开在斯瓦特的高山上。
马拉拉被枪击的事件传开以后,巴基斯坦乃至全世界都在愤怒。人们举起马拉拉的照片,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当马拉拉醒来时,父亲看着这位了不起的女儿,说,孩子,你是我们的骄傲!马拉拉冲父亲一笑:“父亲,您放心。除非我死了,否则,我不会放弃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和平与梦想!”
这位年仅14岁的少女,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家女子应有的权利,用自己的鲜血呼唤世界的和平及对生命的尊重。马拉拉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说:“此次袭击导致了儿童运动空前高涨。孩子们穿着印有‘我是马拉拉’T恤自豪而坚定地主张自己的权利。”联合国宣布每年11月10日定为“马拉拉日”,以表彰巴基斯坦这位伟大的少女。
“除非我死了,否则我不会放弃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和平和梦想!”马拉拉用生命和鲜血实践她的诺言。斯瓦特厚重的阴云下,冰冷如刀的山巅上,盛开着一朵名为马拉拉的血色之花,永不凋零。
潘光贤摘自《青年博览》
(作者: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