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表于2017-03-23日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人的观念不断地发生改变。一方面,人们的生活触角延伸到很多以前我们不曾触碰的角落;另一方面,人们对现有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一些我们从前从未想象到的新兴职业便应时而生。这些新兴职业的出现,处处彰显着现代人对生活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迅速上涨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而这些新兴职业的薪酬涨幅,却远远超过了CPI涨幅。对于这些职业的从业者来说,其收入涨幅跑赢CPI根本不在话下———
靠鼻子“吃饭”的人
新职业:闻臭师
从业人员:杨学林
年龄:29岁
从业感言:入行的必要条件是不仅要嗅觉好,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个正在逐步壮大的行业,当然压力也在与日俱增。
久居河北廊坊的市民不难发现,这几年能望见蓝天的天数越来越多。2009年,廊坊市区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创历史新高,达到339天。这个细微变化与一个新兴的环保职业———“闻臭师”息息相关。
在廊坊市环境监测站有26名闻臭师,包括18名恶臭嗅辨员和8名恶臭判定师。他们凭借鼻子判定臭气排放是否超标,给出的嗅辨结果是环境行政处罚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应。
杨学林是廊坊市环境监测站的一名作业员,持有恶臭判定师资格证已经有一年多了,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采气。有家化工企业要竣工验收,请他去采集气体样本。为保证结果真实准确,杨学林必须在厂里臭味最浓的区域进行采样。并且,采样时要考虑风向,针对连续性污染源,运用上风向一次、下风向三次的标准进行。选定位置之后,杨学林拿出一个容量为3升的采样瓶,打开阀门让气体进入,短短几分钟就采好了一瓶样气。
然而,采样过程远不止这么简单。一个完整的采样过程,是要在企业的生产周期内采样四次,每隔两个小时采样一次,采足四瓶。如有专门任务,每个厂家要采四个点,每个点需采四遍。
2010年11月22日下午,在廊坊市环境监测站四楼的恶臭实验室,一位负责配气的恶臭判定师先将一定量的空气充入六个嗅袋,再用针筒将样本瓶里的气体抽出来,注射到嗅袋里。六个嗅袋分为两组,每组三个,分别以一、二、三号标记,其中一个袋子里是臭气,另外两个袋子里是纯净空气。
气体稀释好后,恶臭判定师拿着六个嗅袋走进隔壁的实验室。在其中一间十平方米的房间里,六个恶臭嗅辨员也分为两组,每组三个,分列实验桌左右。
闻臭阶段开始后,杨学林拔出一号嗅袋的塞子,凑近闻了闻,迅速地盖上塞子,将袋子传给了下一位嗅辨员,再继续打开二号嗅袋闻气……每个嗅辨员要依次闻过三个嗅袋,以嗅觉选出几号嗅袋里有臭气,在表格上打一个勾。闻不出来的时候,就记录为“不明”。这就是我国实验室恶臭分析普遍采用的三点比较式闻臭法。
经过十几轮闻臭下来,判定师不断地配置气体,在两间实验室之间来回分发嗅袋;嗅辨员重复地开盖、闻气、记录。
因为嗅觉会随着年龄退化,闻臭师的录取对象为18周岁至45周岁之间,没有鼻炎,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在有闻臭实验的当天,闻臭师禁止使用有香味的护肤品、洗发水,当天也不能吃刺激性食物。一旦感冒,立即会被换岗。
闻臭师的鼻子和车子一样,每三年年审一次。如果嗅觉退化,年审通不过,就得下岗。
目前,在中国很多城市已经涌现出这一新鲜职业,而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日本等发达国家,闻臭师早已司空见惯。比如,东京环保当局招募的在地铁、车站、公厕等发现异味后,立即向环保局报告的限时闻臭师,月薪可高达50多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8万元。
3G人才:高薪招募进行时
新职业:3G工程师
从业人员:张国彬
年龄:25岁
从业感言:3G行业正在飞速发展,加上人才紧缺,薪酬待遇较高,压力自然也较大。3G工程师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储备,以及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
两年前,《世界经理人数据》预计四年后的中国职场新趋势时,认为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达到15万元~20万元。不到两年时间,这一预言就得到了验证。
2010年年初3G牌照的发放,揭开了中国3G领域飞速发展的序幕。3G改变生活,可是谁来成就3G?答案当然是各类3G人才。
但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预计,当我国3G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后,按目前的培养速度,人才需求缺口将达百万。如今,严重滞后的3G开发人才市场使得不少企业频频发放高薪招募令,对3G工程师开出了15万元~20万元年薪,最高级别开发人员年薪甚至超过70万元。
iPhone开发工程师张国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张国彬毕业于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中国最大的乐成3G创意产业研发基地,丢弃名校的高傲,做了一名普通的项目开发实习生。
最初,老师带领他们分析阅读开源代码,海量的经典开源代码让他大开眼界。他贪婪地吸取着精华,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紧接着,就是高强度的小组项目集训,分为硬件检测技术和项目实战两部分。
对手机OS(软件操作系统)的检测是硬件检测技术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这部分工作是由工程师亲手完成的。在一间名为“QE”的工作室内,张国彬和几十位工程师一字排开,每个人手上和面前都有多部尚未面市的新款手机。检测中,他们要对手机菜单中的每一项功能进行操作,看手机的执行情况,并一一记录在案。这项工作看似在玩手机,但工作量繁重。例如手机的“自动关机”检测,张国彬要对一部手机进行500次不间断测试,看是否出现自动关机现象,周而复始,枯燥乏味。
项目完工后,他们还要面对各方“讨伐”。成果将展现在由实习生、项目经理、对项目感兴趣的客户,乃至处在一线的iPhone开发工程师组成的审核小组面前。每一个审核者都会对项目提出各自的看法,要求苛刻。他们夜夜奋战做出来的iPhone开发项目,在审核者看来竟然瑕疵百出。经历过无数次测试与修正后,最终才能通过考验。而张国彬也从书呆子变成了实战型人才。
很快,他就收到了3G巨头———中国移动的邀请。公司让他负责项目管理,实习期结束,他就被定为中级技师职称,年薪25万元。
六个月的3G学习,张国彬破茧成蝶。
围城内的大管家
新职业:婚姻咨询师
靠鼻子“吃饭”的人
新职业:闻臭师
从业人员:杨学林
年龄:29岁
从业感言:入行的必要条件是不仅要嗅觉好,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个正在逐步壮大的行业,当然压力也在与日俱增。
久居河北廊坊的市民不难发现,这几年能望见蓝天的天数越来越多。2009年,廊坊市区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创历史新高,达到339天。这个细微变化与一个新兴的环保职业———“闻臭师”息息相关。
在廊坊市环境监测站有26名闻臭师,包括18名恶臭嗅辨员和8名恶臭判定师。他们凭借鼻子判定臭气排放是否超标,给出的嗅辨结果是环境行政处罚的依据,具有法律效应。
杨学林是廊坊市环境监测站的一名作业员,持有恶臭判定师资格证已经有一年多了,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采气。有家化工企业要竣工验收,请他去采集气体样本。为保证结果真实准确,杨学林必须在厂里臭味最浓的区域进行采样。并且,采样时要考虑风向,针对连续性污染源,运用上风向一次、下风向三次的标准进行。选定位置之后,杨学林拿出一个容量为3升的采样瓶,打开阀门让气体进入,短短几分钟就采好了一瓶样气。
然而,采样过程远不止这么简单。一个完整的采样过程,是要在企业的生产周期内采样四次,每隔两个小时采样一次,采足四瓶。如有专门任务,每个厂家要采四个点,每个点需采四遍。
2010年11月22日下午,在廊坊市环境监测站四楼的恶臭实验室,一位负责配气的恶臭判定师先将一定量的空气充入六个嗅袋,再用针筒将样本瓶里的气体抽出来,注射到嗅袋里。六个嗅袋分为两组,每组三个,分别以一、二、三号标记,其中一个袋子里是臭气,另外两个袋子里是纯净空气。
气体稀释好后,恶臭判定师拿着六个嗅袋走进隔壁的实验室。在其中一间十平方米的房间里,六个恶臭嗅辨员也分为两组,每组三个,分列实验桌左右。
闻臭阶段开始后,杨学林拔出一号嗅袋的塞子,凑近闻了闻,迅速地盖上塞子,将袋子传给了下一位嗅辨员,再继续打开二号嗅袋闻气……每个嗅辨员要依次闻过三个嗅袋,以嗅觉选出几号嗅袋里有臭气,在表格上打一个勾。闻不出来的时候,就记录为“不明”。这就是我国实验室恶臭分析普遍采用的三点比较式闻臭法。
经过十几轮闻臭下来,判定师不断地配置气体,在两间实验室之间来回分发嗅袋;嗅辨员重复地开盖、闻气、记录。
因为嗅觉会随着年龄退化,闻臭师的录取对象为18周岁至45周岁之间,没有鼻炎,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在有闻臭实验的当天,闻臭师禁止使用有香味的护肤品、洗发水,当天也不能吃刺激性食物。一旦感冒,立即会被换岗。
闻臭师的鼻子和车子一样,每三年年审一次。如果嗅觉退化,年审通不过,就得下岗。
目前,在中国很多城市已经涌现出这一新鲜职业,而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日本等发达国家,闻臭师早已司空见惯。比如,东京环保当局招募的在地铁、车站、公厕等发现异味后,立即向环保局报告的限时闻臭师,月薪可高达50多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8万元。
3G人才:高薪招募进行时
新职业:3G工程师
从业人员:张国彬
年龄:25岁
从业感言:3G行业正在飞速发展,加上人才紧缺,薪酬待遇较高,压力自然也较大。3G工程师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储备,以及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
两年前,《世界经理人数据》预计四年后的中国职场新趋势时,认为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达到15万元~20万元。不到两年时间,这一预言就得到了验证。
2010年年初3G牌照的发放,揭开了中国3G领域飞速发展的序幕。3G改变生活,可是谁来成就3G?答案当然是各类3G人才。
但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预计,当我国3G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后,按目前的培养速度,人才需求缺口将达百万。如今,严重滞后的3G开发人才市场使得不少企业频频发放高薪招募令,对3G工程师开出了15万元~20万元年薪,最高级别开发人员年薪甚至超过70万元。
iPhone开发工程师张国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张国彬毕业于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走进了中国最大的乐成3G创意产业研发基地,丢弃名校的高傲,做了一名普通的项目开发实习生。
最初,老师带领他们分析阅读开源代码,海量的经典开源代码让他大开眼界。他贪婪地吸取着精华,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紧接着,就是高强度的小组项目集训,分为硬件检测技术和项目实战两部分。
对手机OS(软件操作系统)的检测是硬件检测技术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这部分工作是由工程师亲手完成的。在一间名为“QE”的工作室内,张国彬和几十位工程师一字排开,每个人手上和面前都有多部尚未面市的新款手机。检测中,他们要对手机菜单中的每一项功能进行操作,看手机的执行情况,并一一记录在案。这项工作看似在玩手机,但工作量繁重。例如手机的“自动关机”检测,张国彬要对一部手机进行500次不间断测试,看是否出现自动关机现象,周而复始,枯燥乏味。
项目完工后,他们还要面对各方“讨伐”。成果将展现在由实习生、项目经理、对项目感兴趣的客户,乃至处在一线的iPhone开发工程师组成的审核小组面前。每一个审核者都会对项目提出各自的看法,要求苛刻。他们夜夜奋战做出来的iPhone开发项目,在审核者看来竟然瑕疵百出。经历过无数次测试与修正后,最终才能通过考验。而张国彬也从书呆子变成了实战型人才。
很快,他就收到了3G巨头———中国移动的邀请。公司让他负责项目管理,实习期结束,他就被定为中级技师职称,年薪25万元。
六个月的3G学习,张国彬破茧成蝶。
围城内的大管家
新职业:婚姻咨询师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