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表于2017-03-23日
近些年,快递业成为我国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新兴行业之一。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说:“我国虽然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日均快递业务量突破千万件的国家,但现在的快递市场还远远满足不了民众的需求。”鉴于此,2011年6月20日,国家邮政局公布的《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正是为了鼓励、培育一批年收入超百亿的快递企业,从而加快该行业的发展。阿里巴巴CEO马云也嗅出了其中的商机,2011年1月19日,马云正式对外宣布,将斥资千亿投建现代物流体系,快递会是重中之重。
的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电子商务正空前繁荣,快递业的发展潜力有目共睹,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物件丢失、包裹延误、货不对板、暴力分拣、索赔纠纷等各种快递乱象丛生。那么,快递行业到底存在怎样的问题,消费者又该如何加强自我保护呢?
鱼龙混杂
1991年,受生产成本低等因素吸引,香港很多制造工厂搬到珠三角地区。祖籍上海、成长于香港的王卫,也来到了广东顺德打工。他很快观察到一个现象: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的信件往来频繁,但由于分属不同的关税区,通过邮政渠道寄送信件往往要花上一个星期。
22岁的王卫觉得这是一个商机。1993年,他借钱在顺德创立了顺丰速运公司,员工加上他总共只有6人。由于不怕累肯吃苦,不到一年,队伍人数就翻了几番。那时,民营快递企业还很少,送一个文件可以要价几十元,利润诱人。但为了与邮局等争客源,王卫首创“割价抢滩”策略,比如EMS寄一件货收70元,他只收40元,因此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家。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王卫很快掘到了第一桶金,一年净收入达数百万元。但到了90年代末,内地快递业迅速崛起,申通、宅急送等快递公司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全国形成了规模。而此时,顺丰的业务仍局限在华南地区。王卫意识到,再不扩张,日后将无立足之地。他在深圳设立了顺丰总部,并吹响了向华东、华中地区进军的号角。为了节约成本、加快速度,王卫此时新建的快递网点多采用类似于加盟合作和代理方式。
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很快突显出来。因许多地方代理公司属于运输公司,他们在承揽快件的同时,还会接一些别的物流生意,而那些大件货物经常和顺丰的快件拼在同一辆车上,这样一来,快件送递缓慢、误传、损毁等问题就在所难免了。更严重的是,一些大加盟商甚至抢走顺丰的客户,另起炉灶,成了王卫的竞争对手。在发生几次事故之后,王卫狠下心抛弃了加盟制。2002年,他给地方公司的小老板们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不愿意将股份卖给顺丰,就必须离开,顺丰将重新自建网点。这一举措遭到了极大阻力,为此,王卫遭到了多次报复,甚至差点付出生命代价。直到今天,他在公开场合出现,身边都会跟随几个保镖。最终,王卫艰难地将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此后,顺丰的发展不断提速,几年后成为中国快递行业中的领头羊之一。
有钱赚的行业谁都想分一杯羹。见顺丰、申通等企业赚得盆满钵溢,很多投资人涌了进来,也希望大捞一把。2000年以后,全国先后成立了1000余家民营快递公司,有的甚至是几万、几十万元起家的夫妻店。这些成立不久的中小型快递企业、加盟店要走顺丰当年的老路,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快递乱象:有的在接快件的同时,还兼营其他业务,使客户的快件不能及时到达;有的为了节约成本,将收到的快件搁置一段时间后集中转给大的快递公司办理,结果因交接不当,使一些快件丢失……
快递业的大蛋糕让外企也眼红。2007年,联邦快递进军国内市场,先后三次宣布大规模调整价格:对公司客户最低价格降至国内快递企业平均价格的一半;对个人客户价格降幅同样达近50%。这一降价战略立即给联邦快递带来了中国区业务量的爆长,也给国内快递企业带来了巨大经营压力。2008年上半年,顺丰亏损高达1200万元。王卫急了,他和其他数十家国内快递企业联名向国家邮政总局、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递交了联邦快递不正当竞争的检举报告……
与此同时,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引起各种混乱局面。2009年6月17日15时许,一辆奔驰和一辆奥迪车突然开到广东东莞市横沥镇鸿鹏快递公司门口,车上冲出七八个男子,踢烂快递公司铁门后,对员工黄先生一阵拳打脚踢,从总部赶来的业务总监被砍了五刀,后经警方查明,行凶者是该快递公司的竞争对手,因不满被抢客户而报复。
2009年12月10日,曾在中通快递公司做过业务员,辞职后自立门户做起快递生意的卢某来到白云区棠景街一家酒楼收快递,恰巧中通的销售员肖某也到该酒楼收快递,肖某认为卢某是假冒中通公司的人抢生意,两人发生了争吵。争执中,肖某从电动单车上拿起一把车头锁向卢某头部砸去,卢某被砸得鲜血直流,气急之下从口袋中掏出一把折叠刀,向肖某胸部、腹部连剌多刀,致其死亡,广州市白云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捕了卢某……
漏洞频现
30岁的邵军是江苏人,由于家境贫寒,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但漂泊了十几年,也没有改变命运,看着周围人都过上了好日子,他心里很焦急。
2009年春节后,邵军应聘到上海宅急送苏州分公司任货车司机,月薪不到三千元。干了没多久,邵军的心里就不平衡了:自己每天开着小货车穿街走巷,吃的是最便宜的快餐,车子没有空调,冬冷夏热,可有的同事舒舒服服地坐在办公室里,月薪却能上万。
邵军有个老乡,在苏州一家外资快递公司任高级业务师,每月工资一万多,有房有车。一天,他问老乡:“你不过比我多读了三年书而已,为什么能挣这么多钱?”老乡笑着答道:“这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原来,老乡中专毕业后就进入快递行业,十年下来,不仅能够熟练使用快递专用软件系统,而且会英语,对国内、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快件揽收、分拣、封发、转运、投送、信息录入、查询、市场开发、疑难快件处理等工作都了如指掌。邵军听后暗自感叹该行业的门道之多。
但让邵军想不通的是,公司里有个名叫小辉的快递业务员,每月竟也能挣上七八千元。小辉年龄比邵军还小几岁,但干这行已有很多年了,他原先全靠领导派发工作,后来凭自己的能力垄断了市区十几幢写字楼的快递业务,收入一下子多了不少。
邵军也曾想过像小辉一样,去承包某个片区的快递业务。有几次,他利用休息日跟小辉去扫楼学经验。但几趟下来,小辉直言不讳地对邵军说:“我觉得你不太适合做业务,你缺乏耐心,对人不够礼貌,更不会看人脸色……你还是安心当司机吧!”
的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电子商务正空前繁荣,快递业的发展潜力有目共睹,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长期以来,物件丢失、包裹延误、货不对板、暴力分拣、索赔纠纷等各种快递乱象丛生。那么,快递行业到底存在怎样的问题,消费者又该如何加强自我保护呢?
鱼龙混杂
1991年,受生产成本低等因素吸引,香港很多制造工厂搬到珠三角地区。祖籍上海、成长于香港的王卫,也来到了广东顺德打工。他很快观察到一个现象: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的信件往来频繁,但由于分属不同的关税区,通过邮政渠道寄送信件往往要花上一个星期。
22岁的王卫觉得这是一个商机。1993年,他借钱在顺德创立了顺丰速运公司,员工加上他总共只有6人。由于不怕累肯吃苦,不到一年,队伍人数就翻了几番。那时,民营快递企业还很少,送一个文件可以要价几十元,利润诱人。但为了与邮局等争客源,王卫首创“割价抢滩”策略,比如EMS寄一件货收70元,他只收40元,因此吸引了大批中小商家。
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王卫很快掘到了第一桶金,一年净收入达数百万元。但到了90年代末,内地快递业迅速崛起,申通、宅急送等快递公司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全国形成了规模。而此时,顺丰的业务仍局限在华南地区。王卫意识到,再不扩张,日后将无立足之地。他在深圳设立了顺丰总部,并吹响了向华东、华中地区进军的号角。为了节约成本、加快速度,王卫此时新建的快递网点多采用类似于加盟合作和代理方式。
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很快突显出来。因许多地方代理公司属于运输公司,他们在承揽快件的同时,还会接一些别的物流生意,而那些大件货物经常和顺丰的快件拼在同一辆车上,这样一来,快件送递缓慢、误传、损毁等问题就在所难免了。更严重的是,一些大加盟商甚至抢走顺丰的客户,另起炉灶,成了王卫的竞争对手。在发生几次事故之后,王卫狠下心抛弃了加盟制。2002年,他给地方公司的小老板们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不愿意将股份卖给顺丰,就必须离开,顺丰将重新自建网点。这一举措遭到了极大阻力,为此,王卫遭到了多次报复,甚至差点付出生命代价。直到今天,他在公开场合出现,身边都会跟随几个保镖。最终,王卫艰难地将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此后,顺丰的发展不断提速,几年后成为中国快递行业中的领头羊之一。
有钱赚的行业谁都想分一杯羹。见顺丰、申通等企业赚得盆满钵溢,很多投资人涌了进来,也希望大捞一把。2000年以后,全国先后成立了1000余家民营快递公司,有的甚至是几万、几十万元起家的夫妻店。这些成立不久的中小型快递企业、加盟店要走顺丰当年的老路,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快递乱象:有的在接快件的同时,还兼营其他业务,使客户的快件不能及时到达;有的为了节约成本,将收到的快件搁置一段时间后集中转给大的快递公司办理,结果因交接不当,使一些快件丢失……
快递业的大蛋糕让外企也眼红。2007年,联邦快递进军国内市场,先后三次宣布大规模调整价格:对公司客户最低价格降至国内快递企业平均价格的一半;对个人客户价格降幅同样达近50%。这一降价战略立即给联邦快递带来了中国区业务量的爆长,也给国内快递企业带来了巨大经营压力。2008年上半年,顺丰亏损高达1200万元。王卫急了,他和其他数十家国内快递企业联名向国家邮政总局、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递交了联邦快递不正当竞争的检举报告……
与此同时,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引起各种混乱局面。2009年6月17日15时许,一辆奔驰和一辆奥迪车突然开到广东东莞市横沥镇鸿鹏快递公司门口,车上冲出七八个男子,踢烂快递公司铁门后,对员工黄先生一阵拳打脚踢,从总部赶来的业务总监被砍了五刀,后经警方查明,行凶者是该快递公司的竞争对手,因不满被抢客户而报复。
2009年12月10日,曾在中通快递公司做过业务员,辞职后自立门户做起快递生意的卢某来到白云区棠景街一家酒楼收快递,恰巧中通的销售员肖某也到该酒楼收快递,肖某认为卢某是假冒中通公司的人抢生意,两人发生了争吵。争执中,肖某从电动单车上拿起一把车头锁向卢某头部砸去,卢某被砸得鲜血直流,气急之下从口袋中掏出一把折叠刀,向肖某胸部、腹部连剌多刀,致其死亡,广州市白云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捕了卢某……
漏洞频现
30岁的邵军是江苏人,由于家境贫寒,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但漂泊了十几年,也没有改变命运,看着周围人都过上了好日子,他心里很焦急。
2009年春节后,邵军应聘到上海宅急送苏州分公司任货车司机,月薪不到三千元。干了没多久,邵军的心里就不平衡了:自己每天开着小货车穿街走巷,吃的是最便宜的快餐,车子没有空调,冬冷夏热,可有的同事舒舒服服地坐在办公室里,月薪却能上万。
邵军有个老乡,在苏州一家外资快递公司任高级业务师,每月工资一万多,有房有车。一天,他问老乡:“你不过比我多读了三年书而已,为什么能挣这么多钱?”老乡笑着答道:“这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原来,老乡中专毕业后就进入快递行业,十年下来,不仅能够熟练使用快递专用软件系统,而且会英语,对国内、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快件揽收、分拣、封发、转运、投送、信息录入、查询、市场开发、疑难快件处理等工作都了如指掌。邵军听后暗自感叹该行业的门道之多。
但让邵军想不通的是,公司里有个名叫小辉的快递业务员,每月竟也能挣上七八千元。小辉年龄比邵军还小几岁,但干这行已有很多年了,他原先全靠领导派发工作,后来凭自己的能力垄断了市区十几幢写字楼的快递业务,收入一下子多了不少。
邵军也曾想过像小辉一样,去承包某个片区的快递业务。有几次,他利用休息日跟小辉去扫楼学经验。但几趟下来,小辉直言不讳地对邵军说:“我觉得你不太适合做业务,你缺乏耐心,对人不够礼貌,更不会看人脸色……你还是安心当司机吧!”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