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表于2017-03-20日
在知识方面。我一直以为遗憾的,是缺少博物学的训练。我知道一大批动物的名字,对分类也略有所闻,那杂七杂八的阅读,来自纪录片。但能说出雀鳝或柳莺的名字,不等于真的认识它们,等看到一群杂色的动物从头顶或水面下擦过,便结舌了。
在植物方面,我的入门书,说来有点可笑,是一本《常见中草药手册》。在上世纪70年代,它非常流行,几乎家有一册。里面的插图,有些是彩色的,正当时也觉得很好看了。我把这本,卜书翻得快破烂了,不过,很难说我从里面学到了什么,因为直到现在,我“知道”的草药名字,可能近千,到了药铺,不看标签能叫出名字的,不过数十。去年我跑到植物园,研究树上的标签,以为有了一点心得,第二个月再去温习,已又不识得了。人到此时,记性已坏,机会错过了。
回想先人,从孔子的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到《诗经》及《楚辞》里丰富的名物,那时候的人对自然界的兴趣可谓浓厚。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个顶迷人的题目,既非哲学也非科学的实际关系,虽然不那么(与前两种关系比)为人瞧得起,却是经验中十分美丽的一部分。
在植物方面,我的入门书,说来有点可笑,是一本《常见中草药手册》。在上世纪70年代,它非常流行,几乎家有一册。里面的插图,有些是彩色的,正当时也觉得很好看了。我把这本,卜书翻得快破烂了,不过,很难说我从里面学到了什么,因为直到现在,我“知道”的草药名字,可能近千,到了药铺,不看标签能叫出名字的,不过数十。去年我跑到植物园,研究树上的标签,以为有了一点心得,第二个月再去温习,已又不识得了。人到此时,记性已坏,机会错过了。
回想先人,从孔子的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到《诗经》及《楚辞》里丰富的名物,那时候的人对自然界的兴趣可谓浓厚。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个顶迷人的题目,既非哲学也非科学的实际关系,虽然不那么(与前两种关系比)为人瞧得起,却是经验中十分美丽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