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的由来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天安门建成时,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大规模的重建,才将其更名为“天安门”。

  原来,清王朝建立后,由于接连不断的反清斗争危及清王朝封建贵族的统治,清代统治者特别注重“安”与“和”的策略,以求得清朝统治的“长治久安”。如清代紫禁城内“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即取内宫平稳之意。“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既涵盖了“承天启运”的命名意旨,又纳入了“安邦治国、国泰民安”的思想,还有皇城的“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都突出了一个“安”字,以示外安内和。

  

  选自《科学奥秘周刊》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推荐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