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肉食

夏代已经有了“年”的活动(当时称岁)。“年”便是原始社会傩仪“腊祭”的继续。腊祭时人们要杀猪宰羊,祭祀祖先和天地。到了周代,强调“仪食”。如周王的饮食,礼制规定有“八珍百羞”之说,一顿饭庶羞有百二十品,配酱亦是百二十品,也大量消耗肉食。在《楚辞·招魂》中所列的祭祀肉食就很丰富了,计有:肥牛的筋头;调和了酸苦味的吴国风味的(肉)羹汤;煮甲鱼、烤羊羔,加上甘蔗汁;醋烹的天鹅,清炖的野鸭,熬煎的大雁和鹤,鸡汁和龟肉汤。古人以牛羊豕为三牲,牛最珍贵。古人也吃狗肉,到唐时才不普遍吃了。上古干肉叫脯(fǔ),也叫脩,肉酱叫醢(hǎi)。还有两种羹,一种是不调五味不和蔬菜的纯肉汁,做饮用,叫大(太)羹;一种是加上五味的肉羹。另一说牛羹用藿,羊羹用苦(菜),豕羹用薇。汉代官宦之家,较之前代又为侈靡。

  

  选自《食品与健康》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推荐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