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之名妓,乱世之佳人
谈起三国时期的曹操,可以说没有人不知道的。历史上的曹操确确实实是一位文武双全,智勇兼备,才气过人,豪气盖天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可以说是真正的英雄。
提起来莺儿,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她是东汉帝都洛阳色艺俱佳的歌舞名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走红的歌星兼舞蹈家。正如她的名字一样,那动听的歌喉唱起来动人心魄,优美的身段舞起来吸人心魄,吸引着洛阳城内成群男人的目光。她终日过着“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日子。来莺儿生性孤高雅洁,台上来莺儿热情奔放,眉目传情;台下沉默寡言,使得一些想一亲芳泽的人,不得不偃旗息鼓。然而在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后,来莺儿顿失依凭,像一朵鲜花突遭暴风雨的侵袭。曹操英雄救美,用坚实的臂膀为来莺儿撑开一把爱心保护伞,让她躲过这场浩劫,不然来莺儿早就枯萎飘零得无影无踪了。从此,来莺儿在这种混乱格局中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戎马倥偬,四处漂泊。来莺儿也清楚地知道,天下滔滔,哪里才可以安身立命呢?在战争的空隙里,恐怕只有以婉转的歌喉与曼妙的舞姿为曹操调剂身心方可生存,同时借以报答曹操的再造之恩。
曹操戎马倥偬,驰骋政坛,不可能不为权力而斗争,诸事缠身,终日忙于军国大计,他又厨旋于众美女之间,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与来莺儿耳鬓厮磨。所以对来莺儿来说,她和曹操谈不上有真正的感情,更谈不上有爱情,有的只是内心的感激。时间一长,来莺儿不免感觉世界的空虚,来莺儿再次承受孤独的煎熬之苦。
曹操有一亲近侍卫叫王图,一表人才,英俊、魁梧而且机警,深得曹操的信任和赏识。在来莺儿最空虚难耐之时,他闯进了来莺儿的眼帘,深入到了心底,好像甘露默默地滋润着来莺儿无爱的心田。
为情郎美女舍弃生命。感真情英雄默洒热泪
在一次战役中,曹操故意为王图创造了一个立功升迁的机会,派他深入敌境腹地,窥探敌军囤粮之所。能否完成任务全身而退,生死未卜。面对生离死别、渺不可知的未来,来莺儿抱住王图不放,直至鸡鸣天晓,错过了深夜出发的时间。军法如山,王图被令斩首示众。来莺儿舍命救情郎,跪于曹操面前,反复哀求道:“如果说军法无情,必须有人受到惩罚,那么王图因我而,起,我愿代他一死……”并且勇敢地将她与王图的私情和盘托出。
曹操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背后也隐藏着极大的精神孤独和情感缺失。这在他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中流露出来。曹操有着超乎常人的鉴别能力,对来莺儿坦露隐私的勇气和流露出的真情,曹操的内心被澡深地震撼了。
曹操安排了来莺儿一个将功补过的新任务,让她在一个月内训练一个小型歌舞班,就可准她代替王图受死,以此测试她对王图的真情挚爱。来莺儿怀着一报恩人,二救情郎的心情,精心挑选了七名侍女,夜以继日地采取密集式训练。从乐理、音色、音质到舞姿以及道具,尽其所知所能,按时完成了任务。其中有名侍女潘巧儿的表演技巧简直与来莺儿的表演一样出色。
来莺儿坦然复命,准备为情而死。而此时曹操一丝怜悯袭上心头,对来莺儿说:“你任务完成得特别出色,其实你可以不死啊!”来莺儿毫无惧色,声色俱厉地说:“天下哪有这种道理,身犯重罪可以逍遥法外,不但自身难以自处,丞相又如何统驭群下,再说贱妾有负丞相厚恩,也无颜苟活人世。”
曹操默然良久问道:“你想不想与王图再见一面?”
来莺儿坦然说道:“当我决心代情人一死时,我与他的情感就圆满地结束了,相见于事无补,不如不见!”
曹操对来莺儿的这套爱情逻辑和大难临头替别人着想的做法再一次撼动了心灵,来莺儿,真是人间奇女也!
曹操接着传见了王图,王图自知罪不可赦,于是他心虚地对曹操说,他对来莺儿只是逢场作戏,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可言。曹操顿时火冒三丈,一脚踢倒王图,他本想将这负心汉处死,怎奈已答应来莺儿,便将王图逐出相府。曹操清楚地知道,如果将王图的真实心理告诉来莺儿,感情的伤害比死更为可怕。因此曹操隐瞒了王图的绝情,对来莺儿说:“王图已经被释放,逐回家乡,念你一片真情,且训练歌舞伎有功,可以不死!”来莺儿不愿接受曹操饶她不死的恩惠,决定以死来洗清自己的罪过。语毕,对曹操拜行大礼,转身而去。去得是那样坚决,那样坦然。望着她的背影,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悲欢离合、生生死死、坚强无比的曹操,也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凄切,两行热泪模糊了他的视线。这是他第一次为女人流泪,也是最后一次为女人流泪。
选自《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