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差点儿卖掉台湾

  历史上,台湾曾差点被“卖”过。“卖”是金钱交易,历史上确实有西方人动过花钱买台湾的脑筋,那都是幻想。真正打过卖台湾主意的是日本。取得第一块殖民地的狂喜过后,冷静下来的日本人发现,这宝岛有点像块烫手的山芋。岛内的武装反抗不说,最头疼的是财政问题,全要靠日本国内“输血”。
  其实,财政包袱和岛内反抗密切相关。由于有反抗,殖民当局难以迅速形成有效管制,无法对宝岛组织开发,原来一直垂涎的蔗糖、煤炭等资源兑现不成实际利益,实行军政又费用浩繁。一时间,对台湾的巨额资金补助成了沉重负担。以前没有过殖民地统治经验的日本觉得这个家太不好当了,没两年,“卖掉台湾”的论调就流行起来。
  正式提出卖台湾的,居然是第三任台湾总督乃木希典。经历一番苦不堪言的岛内生涯后,他越算越清楚:花在台湾的军费每年700万日元,虽然能在岛上收一些税,可里外算下来,反而得从清朝战败的赔款里拿出1200万来补助台湾,太不划算了。既然列强都对台湾有兴趣,不如将这海岛卖掉算了。
  1897年乃木希典抽空从台湾回国,说动了首相松方正义,便开始筹划。乃木本想卖给英国,孰料英国殖民地太多,也正为管理问题头疼,态度不积极。曾在台湾打过仗的法国乘机凑了上来,最后敲定一个价钱,一说是1500万法郎,一说是1亿日元。这样,卖台湾只差临门一脚,就是日本政府的批准。
  1898年乃木希典在军政要员会议上正式提出卖台湾给法国,不过此时主持会议的首相已经不是松方正义,而是再次组阁的伊藤博文。乃木大概对台湾人的反抗心有余悸,除强调“赔钱”外,更指出日本人“赔上了许多性命”,“无力改变台湾人的中国情结”。乃木的发言得到多人赞同,却遭到陆军中将儿玉源太郎的坚决反对。儿玉坚持台湾战略地位至关重要,不可放弃,又不留面子地指摘台湾不是管不好,而是现在的官员无能,还表示自己愿意出任台湾总督。
  法国人注定空欢喜一场。早有主见的伊藤博文当即否决了卖台湾的设想,决定儿玉接替乃木,出任第四任台湾总督。乃木希典想不到,“卖台湾”这罪名一百多年后还被人当作武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推荐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