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主义:不是所有幸福,婚姻都给得起

  “不婚主义”顾名思义,指的是到了适婚年龄,甚至大部分早已经超越婚龄成为熟男熟女,却始终不肯履行婚姻这道法定程序。
  近年来,日益增多的“不婚族”现象已俨然成为一道都市风景,而且大多以城市白领居多,这种现象的增多,不免让人心生揣测——收入高,学历高,年龄高的三高人士,明明有结婚条件,可又为何迟迟不肯踏入围城?
  
  [不婚主义之女人篇]
  一份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单身人群正日渐庞大:1982年中国的单身户是174万户,到了1990年有800多万人没有婚配;1990年前后,北京的单身男女在20万以上,而现在仅南京市这个数字就达到了40万,北京和上海两地已经冲破百万之众,时至今日,数据更是突飞猛进,有专家称这群人为不婚族。需要说明的是,不婚族中单身女性的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深究下去竟然发现,这类不婚族女士中大多属于高收入。
  
  不婚理由:男人可以不懂我,但绝对不甘沦为凡人妻
  代表人物:王小姐
  职业:文化公司高管
  年龄:32岁
  早年留学英国的王小姐学的是文化传播专业,归国之后正值国内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事业心强的她为了更好地施展才华,曾一度给自己定下目标——28岁恋爱,30岁结婚。
  天不遂人愿。合适的男人出现的时候,她正忙着追求事业,忽略了爱情;当年龄过了30岁想恋爱了,又发现合适的男人一个个成为人夫。因此,除了父母埋怨就是她自己微微叹气,感慨自己命运不济,有了事业却丢了爱情。
  为了遂父母心愿,王小姐开始不停地相亲,从相亲会到亲朋介绍,来者不拒的她渐渐有些疲惫,相亲无数,始终没有一个中意的不说,个别相亲男提出的问题也让她哭笑不得。有的会问她“不介意我赚得比你少吗?”还有的会直接说:“我配不上高薪的你,有压力。”更甚者还会十分不解人意地说:“一结婚就生孩子,你能答应吗?”听到这个问题时,王小姐感觉自己简直就成了一台生育机器。
  更可气的是,去年一次相亲中,男方的父母也跟了来,见到王小姐第一句话就问:“贷款买房你能出资多少?”听这话的意思,仿佛已经不把她当外人,弄得王小姐终于坐不住,起身告辞,却不料,男方给介绍人带的话竟是:“这女的年龄那么大了,还傲气什么?再迟几年更难嫁喽!”一句话气得她差点吐血,从那天起,坚决拒绝再相亲。
  时间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转眼32岁,爱情迟迟不来,王小姐也渐渐开始了失望,加上身边进入围城的女性朋友时不时跑来跟她诉苦,不是这个老公出轨就是那个老公有家暴倾向,弄得她一时之间对婚姻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个不婚族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女子单身俱乐部,渐渐混熟才知道,俱乐部里全是些不婚主义的女子,虽然年龄都不小了,但高收入也足以维持一份好生活,大家过得快乐又单纯,接触时间久了,王小姐也萌生了不婚的念头,她说:“男人可以不懂我,但绝对不甘沦为凡人妻,与其两个人合在一起受累,不如一个人快快乐乐地过!”
  一句话点评:对爱情失望可以重新来过,但对男人失望的女人容易成为不婚主义。
  
  不婚理由:与其恐婚,不如不婚
  代表人物:张小姐
  职业:IT公司文员
  年龄:30岁
  张小姐的年龄其实并不大,顶多算是轻熟女行列。
  可她却坚称自己很早就产生了不婚的念头。她说:“结婚有什么好的?成天鸡飞狗跳的,不是你骂他,就是他打你,若是各家亲戚再参战,那岂不成了世界大战了?”
  初听这番话的人一定会被她吓到,但细打听就会知道,张小姐之所以有这种念头,起因完全在其父母身上。
  张小姐的父亲是个军人,母亲是个教师,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应该知书达礼,可偏偏她们家从来就没有和谐过。用张小姐的话说,她的父亲简直就是一个军阀,每年回家探亲一次,每次回来住四十天,却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偶尔母亲伺候不周就会拳脚相加不说,连母亲照顾极好的奶奶还在旁边添油加醋,指责母亲的种种不是,受不得点拨的父亲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把母亲打得头破血流,这让身为教师的母亲吃不消,可一想到各自的身份又不便离婚,只好忍了,这一忍就是二十多年,直到父亲转业回家,母亲也熬到了退休,两人这才办了离婚证。
  如今,张小姐和离异的母亲生活在一起,想起母亲过去那段不堪受辱的婚姻,她就恨得牙关紧咬,“女人除了生儿育女还要照顾家庭,做牛做马不说,稍有不慎还要受男人的责打,婚姻哪来的道理?想想都可怕,不如一个人过。”
  由恐婚到不婚,张小姐不可谓不辛苦。虽然母亲一再教育她说,天下的婚姻不都是一样的。可她却坚持认为,婚姻就是让女人受罪的,坚决不婚,且发誓要陪母亲一生一世。
  一句话点评:婚姻没有固定模式。不尝试,一味恐惧,是在变相拒绝幸福。
  
  不婚理由:无人可爱,宁缺勿滥
  代表人物:郑小姐
  职业:外企商务
  年龄:34岁
  郑小姐不仅是外企白领,而且还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美女,白皙的皮肤配上赵薇式的大眼睛,顾盼生辉,年过三十,更是散发出成熟女性特有的魅力。
  可是,面对别人的连连夸赞,郑小姐却总是一脸苦笑,她说:“漂亮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找不到另一半?”话虽如此,了解郑小姐的人都知道,不是她找不到,而是她根本瞧不上那些追求自己的人。
  年龄越大,郑小姐越发明白一件事——眼下好男人是越来越少了。从最早的恋爱到一次次失恋的事实,让她越来越不相信男人,瞧不起男人。她说:“有时候看着一个男人长相很精神,可一但靠近就会发现,空有一副好皮囊,没工作能力,不懂人事处理,连说句话都结结巴巴,不知他们混的什么日子?”
  确实,她说的是实情。随着女性学历和收入的日渐提高,许多男人在学识和经济上根本没有办法和女人相比。但是,家人的一再唠叨和催促还是让郑小姐明白了一件事——女人经不起年龄的等待,趁年轻还是嫁了吧。于是,在30岁那年,她匆匆嫁给了一个不太爱也不太讨厌的男人。
  男人没多少本事,赚不多不少的薪水,毛病却一大堆,抽烟喝酒还喜欢泡夜店,每次郑小姐问起,都回答说:“没和你结婚前我就这德性,是你不知道罢了!”一句话说得她欲哭无泪!直到那晚,她前去夜店找晚归的男人,看到对方正搂着一个小姐求欢,那一幕,她说自己一辈子也忘不了!愤怒之余,痛定思痛,趁还没有孩子,两个人离了。这一离,郑小姐对婚姻便有了几分感悟,她说:“无人可爱时,女人最好宁缺勿滥,随便嫁的结果就是随时可以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结婚!”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推荐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