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表于2017-03-22日
周恩来急召熊向晖“潜入”梅园
1946年6月的一天,梅园新村中共驻南京办事处(民间俗称“周公馆”)一间紧邻小街的办公室内,一脸倦容的周恩来焦急万分地在这间落下窗帘的斗室中踱来踱去,经过一番思考,他再也不犹豫了,当机立断地命人悄悄去通知目前正在南京拟赴美求学的熊向晖前来相见。
熊向晖是中共深埋在胡宗南身边的红色巨谍。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陕北战场上,由于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及时、不断地向中共中央提供了大量甲级绝密情报,使本来就用兵如神的毛泽东和彭德怀更加知己知彼,在一次次战斗中,打得胡军晕头转向。多年后有诸多军事评论家在评论这件“谍案”时称,如果没有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卧底,当年陕北战场乃至全国各战场的局面,都可能会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
且说当熊向晖悄悄“潜入”梅园新村周公馆后,面色沉重的周恩来未作寒暄,便开门见山地对熊向晖说,日前他乘坐美国驻华军调特使马歇尔将军的专机去延安,返回时,由于极度疲倦而睡着了,不慎把装在衬衣口袋里的一个小本子掉在专机上了。小本上不但有熊向晖在南京的住址,而且还在住址旁标注了个“熊”字。虽然第二天小本子就被马歇尔的副官送回,但小本子有可能被拍了照。周恩来还说,虽然他在事后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熊向晖仍有可能暴露。熊向晖闻言不由一阵震撼,但他坚定地表示:为了党的事业,自己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周恩来告诉熊向晖:为避免无谓牺牲,让他先去上海暂避,若有异常,党组织会用暗语通知,让王炳南护送他去苏北解放区。若半月后一切正常,说明马歇尔没有把“影印件”送给蒋介石,便可立即回南京办好手续去美国。
马歇尔怀揣情报离开美龄宫
周恩来估计的一点没错,马歇尔在无意中获得这个小本子后,立马拍了照。与此同时,马歇尔还密派随员(美国特工)按图索骥去摸熊向晖的底牌。当随员向马歇尔汇报侦察结果时,马歇尔大吃一惊。别说是美国精英马歇尔阁下了,就是一般老百姓也能想出:国民党“西北王”胡宗南的大红人熊向晖的个人资料和通联方式,为何会出现在中共首脑级人物周恩来的记事本上?这件事的背后肯定隐藏着惊天大谍案!
马歇尔虽然从内心欣赏、仰慕中共的周恩来,而轻视国民党的蒋介石,但他作为美国政府驻华军调特使的身份,又不得不与中国国民党保持接近或一致。经过艰难的抉择,马歇尔还是决定,为了美国在华利益,将这件绝密情报送给蒋介石。
当马歇尔在南京美龄宫造访蒋介石,礼节性地问蒋对国共和谈有什么新思路时,蒋介石说,他拟任命毛泽东为新疆省主席或某部部长,但毛泽东和中共其他要员都不接受这个“现实而又合理的建议”,所以政府准备先礼后兵了。蒋介石还对马歇尔说,一旦和谈彻底破裂,国军完全有把握在3个月至半年内消灭关里关外的共军。
对蒋介石的“豪言壮语”马歇尔未持异议,因为他也认为,军力和地盘都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在美国政府的援助下,击败中共军队是不容置疑的。这时,马歇尔才想起,他今天来的目的还没完成。于是,他对蒋介石说:“蒋先生,我作为一个美国军人,想向阁下提供一份或许对你有用的情报。”讲完这话,马歇尔原以为蒋介石会欣喜若狂地向他讨要情报,谁知蒋介石竟面无表情地说,国民党非常需要美国方面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但基本不需要情报方面的帮助,因为国民党有世界一流的情报系统。蒋介石还说,当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在美国情报系统还蒙在鼓里时,戴笠就侦悉到这个绝密情报了。如果当年美国能重视戴笠提供的情报,日军偷袭珍珠港也不至于得逞。
蒋介石这番逞能的话,马歇尔听了很不是滋味,他暗忖:在今天这个氛围下,将情报送给蒋介石显然不合适。但情报总是要送给蒋介石的,该如何送呢?马歇尔心想,这份重量级的绝密情报应择机“恩赐”给蒋介石,至少也应平行“递交”给对方,岂能像巴结人似的“呈送”给蒋?想到这里,马歇尔便怀揣情报离开了美龄宫。
自比“蒋干”所以未出卖熊向晖
3天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邀请马歇尔去南京中央大戏院观看经典京剧《群英会》。马歇尔的汉学造诣虽逊于司徒大使这个“中国通”,但也达到了相当水准,所以当他看到剧中《蒋干盗书》一折时,触景生情,喟叹不已。
马歇尔为何喟叹?因为他触类旁通,猜疑自己也是“蒋干”。马歇尔早就知道“蒋干盗书”这个中国成语典故:三国时,赤壁大战前夕,周瑜设下计策,诱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曹操斩了蔡瑁、张允……想到这,马歇尔惊出一身冷汗,他暗忖:周恩来平常行事是何等谨慎,他怎么可能将机密本遗失在美国人的飞机上?即使周恩来一时大意将机密本遗失在美机上,为何他当天不派人来取,而是由他翌日派人送去?再者,如果这个小本子果真是机密本,为何当他派人送上门时,周恩来没有及时放进保险箱,而是随手扔在桌上?这一连串的疑问使马歇尔开始怀疑并否定自己当初的判断,他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没把小本子交给蒋介石,否则自己真成了现代蒋干,这事若传扬出去,岂不贻笑大方?
由于马歇尔出于某种考虑,他销毁了“小本子影印件”,这就是马歇尔“因故”未出卖熊向晖的幕后秘闻。不久,内战爆发,深受胡宗南信任的熊向晖放弃赴美深造,被胡宗南重新召回身旁,参与胡军的所有最高机密活动。由于熊向晖在胡军司令部卧底,当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首脑看到有关胡军的军事情报,比胡宗南部队的军、师级长官还要早几个小时。
1946年6月的一天,梅园新村中共驻南京办事处(民间俗称“周公馆”)一间紧邻小街的办公室内,一脸倦容的周恩来焦急万分地在这间落下窗帘的斗室中踱来踱去,经过一番思考,他再也不犹豫了,当机立断地命人悄悄去通知目前正在南京拟赴美求学的熊向晖前来相见。
熊向晖是中共深埋在胡宗南身边的红色巨谍。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陕北战场上,由于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及时、不断地向中共中央提供了大量甲级绝密情报,使本来就用兵如神的毛泽东和彭德怀更加知己知彼,在一次次战斗中,打得胡军晕头转向。多年后有诸多军事评论家在评论这件“谍案”时称,如果没有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卧底,当年陕北战场乃至全国各战场的局面,都可能会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
且说当熊向晖悄悄“潜入”梅园新村周公馆后,面色沉重的周恩来未作寒暄,便开门见山地对熊向晖说,日前他乘坐美国驻华军调特使马歇尔将军的专机去延安,返回时,由于极度疲倦而睡着了,不慎把装在衬衣口袋里的一个小本子掉在专机上了。小本上不但有熊向晖在南京的住址,而且还在住址旁标注了个“熊”字。虽然第二天小本子就被马歇尔的副官送回,但小本子有可能被拍了照。周恩来还说,虽然他在事后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熊向晖仍有可能暴露。熊向晖闻言不由一阵震撼,但他坚定地表示:为了党的事业,自己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周恩来告诉熊向晖:为避免无谓牺牲,让他先去上海暂避,若有异常,党组织会用暗语通知,让王炳南护送他去苏北解放区。若半月后一切正常,说明马歇尔没有把“影印件”送给蒋介石,便可立即回南京办好手续去美国。
马歇尔怀揣情报离开美龄宫
周恩来估计的一点没错,马歇尔在无意中获得这个小本子后,立马拍了照。与此同时,马歇尔还密派随员(美国特工)按图索骥去摸熊向晖的底牌。当随员向马歇尔汇报侦察结果时,马歇尔大吃一惊。别说是美国精英马歇尔阁下了,就是一般老百姓也能想出:国民党“西北王”胡宗南的大红人熊向晖的个人资料和通联方式,为何会出现在中共首脑级人物周恩来的记事本上?这件事的背后肯定隐藏着惊天大谍案!
马歇尔虽然从内心欣赏、仰慕中共的周恩来,而轻视国民党的蒋介石,但他作为美国政府驻华军调特使的身份,又不得不与中国国民党保持接近或一致。经过艰难的抉择,马歇尔还是决定,为了美国在华利益,将这件绝密情报送给蒋介石。
当马歇尔在南京美龄宫造访蒋介石,礼节性地问蒋对国共和谈有什么新思路时,蒋介石说,他拟任命毛泽东为新疆省主席或某部部长,但毛泽东和中共其他要员都不接受这个“现实而又合理的建议”,所以政府准备先礼后兵了。蒋介石还对马歇尔说,一旦和谈彻底破裂,国军完全有把握在3个月至半年内消灭关里关外的共军。
对蒋介石的“豪言壮语”马歇尔未持异议,因为他也认为,军力和地盘都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在美国政府的援助下,击败中共军队是不容置疑的。这时,马歇尔才想起,他今天来的目的还没完成。于是,他对蒋介石说:“蒋先生,我作为一个美国军人,想向阁下提供一份或许对你有用的情报。”讲完这话,马歇尔原以为蒋介石会欣喜若狂地向他讨要情报,谁知蒋介石竟面无表情地说,国民党非常需要美国方面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但基本不需要情报方面的帮助,因为国民党有世界一流的情报系统。蒋介石还说,当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在美国情报系统还蒙在鼓里时,戴笠就侦悉到这个绝密情报了。如果当年美国能重视戴笠提供的情报,日军偷袭珍珠港也不至于得逞。
蒋介石这番逞能的话,马歇尔听了很不是滋味,他暗忖:在今天这个氛围下,将情报送给蒋介石显然不合适。但情报总是要送给蒋介石的,该如何送呢?马歇尔心想,这份重量级的绝密情报应择机“恩赐”给蒋介石,至少也应平行“递交”给对方,岂能像巴结人似的“呈送”给蒋?想到这里,马歇尔便怀揣情报离开了美龄宫。
自比“蒋干”所以未出卖熊向晖
3天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邀请马歇尔去南京中央大戏院观看经典京剧《群英会》。马歇尔的汉学造诣虽逊于司徒大使这个“中国通”,但也达到了相当水准,所以当他看到剧中《蒋干盗书》一折时,触景生情,喟叹不已。
马歇尔为何喟叹?因为他触类旁通,猜疑自己也是“蒋干”。马歇尔早就知道“蒋干盗书”这个中国成语典故:三国时,赤壁大战前夕,周瑜设下计策,诱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曹操斩了蔡瑁、张允……想到这,马歇尔惊出一身冷汗,他暗忖:周恩来平常行事是何等谨慎,他怎么可能将机密本遗失在美国人的飞机上?即使周恩来一时大意将机密本遗失在美机上,为何他当天不派人来取,而是由他翌日派人送去?再者,如果这个小本子果真是机密本,为何当他派人送上门时,周恩来没有及时放进保险箱,而是随手扔在桌上?这一连串的疑问使马歇尔开始怀疑并否定自己当初的判断,他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没把小本子交给蒋介石,否则自己真成了现代蒋干,这事若传扬出去,岂不贻笑大方?
由于马歇尔出于某种考虑,他销毁了“小本子影印件”,这就是马歇尔“因故”未出卖熊向晖的幕后秘闻。不久,内战爆发,深受胡宗南信任的熊向晖放弃赴美深造,被胡宗南重新召回身旁,参与胡军的所有最高机密活动。由于熊向晖在胡军司令部卧底,当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首脑看到有关胡军的军事情报,比胡宗南部队的军、师级长官还要早几个小时。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