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表于2017-03-22日
多年前,一曲《常回家看看》,风行大江南北,唱得游子纠结而黯然,唱得空巢老人凄婉而喟叹。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是表达孝意的基本方式,也是朴素而必需的人之常情。如今这人之常情也有可能纳入法律了,据报道“常回家看看”拟纳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此次修订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一石激起千层浪,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未停止,可是谁让老人们情感缺失?儿女们在忙于打拼时,是否该抽空常回家看看了?温暖的亲情真的到了只能用冰冷法律维系的地步了吗?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来寻求答案。
一、如何安放我们的“亲情”
1、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从即刻开始
赵艳艳34岁销售助理
“忙呀、忙呀,在外面闯荡拼着事业养着房子,带着孩子养着车子,忙着应酬发展关系……”这就是我的生活现状:孩子幼儿园一个月1000多,房供、车供、吃饭、穿衣、油钱、应酬、水电煤气费……各种花销让我和老公恨不得一天24小时轮轴工作。
刚结婚那阵我和老公还一个月往各家跑一次,有了孩子,轮到父母往我们这跑。我们也就过年才会回一趟家,心里的念想是:多赚点钱,给双方父母各买一套房,让老人们搬我们这儿来住,离得近,互相有个照应,可房价像坐了火箭似的一个劲地往上涨,团聚之日遥遥无期,连那点买房的念想也成了空头支票。
前段时间我去外省跑业务,右眼皮跳得我心神不定,担心家里有事,给老公打电话获知:婆婆突发心梗正在医院抢救。我心急如焚,这些年婆婆一个人住,说住在城市不习惯,自己还硬朗着,婆婆就老公一个儿子,拿我当女儿待,我想等物质丰裕了接婆婆来家住,好好尽孝道……越想越懊悔。
幸好,抢救及时,转危为安。醒来时候,母亲跟老公说,“要是走了,火化之后别下葬,把骨灰撒在周围的河流里,这样我就能一直保护你们一直陪着你们。”
听到那句话,我像小时候那样咧着嘴哭。出差回来第一时间去看婆婆,婆婆那略显苍白的面容让我揪心,不等以后物质丰富时接婆婆一起住了,就现在,50多平也可以3代同堂。岁月不待人,我可不想将来遗憾。
点评:现代生活让他们忙坏了,占走了大量尽孝的时间,父母反倒成了被忽视的一角;老人们往往选择默默孤独的方式,裹紧对儿女们的依恋,甚至,有的儿女一生追悔没有见成长辈们最后一面。追求物质的步伐从未停歇,慢下脚步,腾点空闲多陪陪老人,不要让尽孝迟一步……
亲情箴言:不要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地面对冲击,至少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为自己的双亲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
2、父母需要的是什么
王慧38岁会计
我和大哥都早已成家,老父亲非常倔强宁愿一个人留在原来的房子。大哥是公司老总非常忙碌,一年到头见不着。我抽空就来看父亲,但一个月也来不了几次,老父亲就养了条叫“丢丢”的狗。那条狗是老爷子的宝贝,形影不离的可亲了。
上个月丢丢和老爷子逛公园的时候丢了,老爷子饭也吃不下,我们兄妹各自忙都没当回事,再见老爷子,竟然瘦了一圈,一条狗没找着,再买一条,有那么重要吗?
老爷子抛出话:“丢丢是我的老伴儿。你们都不如丢丢。”
“爸,女儿哪不如一条狗了?每次来看你大包小裹的。逢年过节给你带礼物,衣服、裤子、鞋样样不差你的,每年都买新的,你过生日还去酒店办……”
“可你一个月才看我几次?丢丢天天陪着我……上次我摔厕所里起不来,丢丢跑楼下去扯着张老头的裤子给拉到楼上……”
“除了过春节时能热闹一阵子外,家里总这样冷冷清清的。总说忙,其实都是借口——如果真的没有时间给家里电话,那么每天和客户电话的时间又从哪里来呢?”
我心里一酸。“爸,我错了。”
老爷子突然像孩子似的求我,“经常打电话回来好不好?我在家太闷了没人说话。”“爸,你想跟哥还是跟我一起住?家里都有地方。”
年岁大了,爸没以前坚强了,自责地说,“爸就一个人住,是爸爸没用,小时候没让你兄妹过上好日子,现在爸不想给你们添麻烦,有时间常看看我就行,我想你哥。”
点评:老人们往往并不需要太多物质上的满足,更在乎的是心灵的温暖和慰藉。满足老人的需求很简单,耐心坐在他们身边,有子女肯听父母唠叨,他们就不再感到孤单;子女跟他们讲自己的事儿,他们会有被需要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往往花钱买衣服给父母,抵不上“知冷知热”几句贴心话在父母心中的分量。哪怕漂泊在外,也要常常拨通那个代表“家”的亲情号码。
亲情箴言:家有一老,就有一宝,老人也“争宠”,老人也“撒娇”,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对待、呵护,那就是孝敬,让他们时刻感受着被关注、被关心的温暖。
3、用“爱”把亲情紧紧握在手中
肖雪29岁市场策划
我家在东北,老公家在山东,一年回婆婆家一次。节前买火车票回家,老公走不开,老妈怕我耽误工作扣钱非要她负责买票,扭不过她。第二天早上9点就在售票口等着,直等到两点售票。火车票一票难求,冻了5个多小时还没买到卧铺,回到家就冻病了。
老公下班赶到我娘家,熬了红糖姜汤给咱妈喝,咱妈喝着姑爷熬的姜汤说,“冲着这碗姜汤在外面呆5个多小时也值。”
老公单位过年分点年货,没跟我说直接拿咱妈家。我娇嗔地问他,怎么不告诉我一声?人家振振有词,“咱妈给我做好吃的,给你东西就败家了。”
因为离娘家近,我一加班,我老公就带着菜、水果、肉跑我娘家蹭饭。我妈高兴,这嫁女儿又拐进来一个大儿子。这娘俩在厨房一答一和的唠个没完,简直把厨房当欢乐场,我妈掌勺他打下手,一阵忙活,五六盘菜上桌,一家三口吃得其乐融融。
老公月月抢着买米买面买油买鸡蛋地往我娘家送,一有时间买点水果就溜到我娘家蹭饭,按他的说法是妈妈饭好吃,有家的感觉。
老公喜欢旅游,每到节假日,我父母、我、老公4个人就省内一日游。那年老公休年假,我请假跟着他回山东老家,老公坚持让我父母一起去,借此机会登泰山、游孔庙,妈妈脸上笑得开了花,老了来次“结婚蜜月行”。
一、如何安放我们的“亲情”
1、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从即刻开始
赵艳艳34岁销售助理
“忙呀、忙呀,在外面闯荡拼着事业养着房子,带着孩子养着车子,忙着应酬发展关系……”这就是我的生活现状:孩子幼儿园一个月1000多,房供、车供、吃饭、穿衣、油钱、应酬、水电煤气费……各种花销让我和老公恨不得一天24小时轮轴工作。
刚结婚那阵我和老公还一个月往各家跑一次,有了孩子,轮到父母往我们这跑。我们也就过年才会回一趟家,心里的念想是:多赚点钱,给双方父母各买一套房,让老人们搬我们这儿来住,离得近,互相有个照应,可房价像坐了火箭似的一个劲地往上涨,团聚之日遥遥无期,连那点买房的念想也成了空头支票。
前段时间我去外省跑业务,右眼皮跳得我心神不定,担心家里有事,给老公打电话获知:婆婆突发心梗正在医院抢救。我心急如焚,这些年婆婆一个人住,说住在城市不习惯,自己还硬朗着,婆婆就老公一个儿子,拿我当女儿待,我想等物质丰裕了接婆婆来家住,好好尽孝道……越想越懊悔。
幸好,抢救及时,转危为安。醒来时候,母亲跟老公说,“要是走了,火化之后别下葬,把骨灰撒在周围的河流里,这样我就能一直保护你们一直陪着你们。”
听到那句话,我像小时候那样咧着嘴哭。出差回来第一时间去看婆婆,婆婆那略显苍白的面容让我揪心,不等以后物质丰富时接婆婆一起住了,就现在,50多平也可以3代同堂。岁月不待人,我可不想将来遗憾。
点评:现代生活让他们忙坏了,占走了大量尽孝的时间,父母反倒成了被忽视的一角;老人们往往选择默默孤独的方式,裹紧对儿女们的依恋,甚至,有的儿女一生追悔没有见成长辈们最后一面。追求物质的步伐从未停歇,慢下脚步,腾点空闲多陪陪老人,不要让尽孝迟一步……
亲情箴言:不要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地面对冲击,至少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为自己的双亲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
2、父母需要的是什么
王慧38岁会计
我和大哥都早已成家,老父亲非常倔强宁愿一个人留在原来的房子。大哥是公司老总非常忙碌,一年到头见不着。我抽空就来看父亲,但一个月也来不了几次,老父亲就养了条叫“丢丢”的狗。那条狗是老爷子的宝贝,形影不离的可亲了。
上个月丢丢和老爷子逛公园的时候丢了,老爷子饭也吃不下,我们兄妹各自忙都没当回事,再见老爷子,竟然瘦了一圈,一条狗没找着,再买一条,有那么重要吗?
老爷子抛出话:“丢丢是我的老伴儿。你们都不如丢丢。”
“爸,女儿哪不如一条狗了?每次来看你大包小裹的。逢年过节给你带礼物,衣服、裤子、鞋样样不差你的,每年都买新的,你过生日还去酒店办……”
“可你一个月才看我几次?丢丢天天陪着我……上次我摔厕所里起不来,丢丢跑楼下去扯着张老头的裤子给拉到楼上……”
“除了过春节时能热闹一阵子外,家里总这样冷冷清清的。总说忙,其实都是借口——如果真的没有时间给家里电话,那么每天和客户电话的时间又从哪里来呢?”
我心里一酸。“爸,我错了。”
老爷子突然像孩子似的求我,“经常打电话回来好不好?我在家太闷了没人说话。”“爸,你想跟哥还是跟我一起住?家里都有地方。”
年岁大了,爸没以前坚强了,自责地说,“爸就一个人住,是爸爸没用,小时候没让你兄妹过上好日子,现在爸不想给你们添麻烦,有时间常看看我就行,我想你哥。”
点评:老人们往往并不需要太多物质上的满足,更在乎的是心灵的温暖和慰藉。满足老人的需求很简单,耐心坐在他们身边,有子女肯听父母唠叨,他们就不再感到孤单;子女跟他们讲自己的事儿,他们会有被需要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往往花钱买衣服给父母,抵不上“知冷知热”几句贴心话在父母心中的分量。哪怕漂泊在外,也要常常拨通那个代表“家”的亲情号码。
亲情箴言:家有一老,就有一宝,老人也“争宠”,老人也“撒娇”,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对待、呵护,那就是孝敬,让他们时刻感受着被关注、被关心的温暖。
3、用“爱”把亲情紧紧握在手中
肖雪29岁市场策划
我家在东北,老公家在山东,一年回婆婆家一次。节前买火车票回家,老公走不开,老妈怕我耽误工作扣钱非要她负责买票,扭不过她。第二天早上9点就在售票口等着,直等到两点售票。火车票一票难求,冻了5个多小时还没买到卧铺,回到家就冻病了。
老公下班赶到我娘家,熬了红糖姜汤给咱妈喝,咱妈喝着姑爷熬的姜汤说,“冲着这碗姜汤在外面呆5个多小时也值。”
老公单位过年分点年货,没跟我说直接拿咱妈家。我娇嗔地问他,怎么不告诉我一声?人家振振有词,“咱妈给我做好吃的,给你东西就败家了。”
因为离娘家近,我一加班,我老公就带着菜、水果、肉跑我娘家蹭饭。我妈高兴,这嫁女儿又拐进来一个大儿子。这娘俩在厨房一答一和的唠个没完,简直把厨房当欢乐场,我妈掌勺他打下手,一阵忙活,五六盘菜上桌,一家三口吃得其乐融融。
老公月月抢着买米买面买油买鸡蛋地往我娘家送,一有时间买点水果就溜到我娘家蹭饭,按他的说法是妈妈饭好吃,有家的感觉。
老公喜欢旅游,每到节假日,我父母、我、老公4个人就省内一日游。那年老公休年假,我请假跟着他回山东老家,老公坚持让我父母一起去,借此机会登泰山、游孔庙,妈妈脸上笑得开了花,老了来次“结婚蜜月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