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表于2017-03-22日
先有闪婚,后有闪客,现在又出了“闪辞”一族。李郁的儿子杨晓光就是“闪辞”族的一员,面对频繁“闪辞”的高材生儿子,李郁真的不知该怎么办好了……
作为母亲,在李郁的眼里儿子杨晓光无疑是优秀的。从小到大,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时常受到学校的嘉奖和老师的褒奖。因着他的优秀,高考的时候,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名校。那个时候,儿子的优秀曾经让李郁夫妇无比骄傲。可是儿子进入大四后,李郁刚刚放松的神经又紧绷了起来,虽然儿子上的是名校,毕业后不愁没有出路,但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却还是让她不得不未雨绸缪,提早寻找就业的门路。
在李郁的张罗下,2009年7月学市场营销的杨晓光大学毕业后,轻松进了本市一家颇具规模的国营企业,在这家企业的市场部谋得了一份做业务员的工作。能够在国营企业觅得一份工作,杨晓光感觉自己很幸运。于是高高兴兴地去报到上班了。但上了几天班,杨晓光很快便失望了。这份工作给他的感觉完全不是他想的那样,试用期每个月才1200元工资,试用半年。
虽然薪水微薄,待遇差,但想到是第一份工作,杨晓光还是说服自己留了下来。可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却还是让初入职场的他不堪忍受。公司在远离市区的经济开发区,杨晓光每天早上5点起床,洗漱后来不及吃早饭就得去赶公交,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在路上倒3次车,他才能在7点半左右赶到公司。每天早上8点上班,中午只有1个小时休息时间,下午虽然是6点下班,但几乎天天都要加班到晚上,有时候甚至加班到凌晨。杨晓光早出晚归,坚持了1个月之后,从身体到心灵都感觉异常疲累的他,终于扛不住了,毅然递交了辞职信。
杨晓光的辞职,让母亲李郁很失望。她想不到自己为儿子好不容易找的工作,儿子跟她商量都没商量就给辞了。她忍不住责备杨晓光:“你这孩子怎么回事,我费心费力给你找的工作,刚干一个月就辞了,也不问问我和你爸的意见。你真是一点也不体谅我们做老人的,太让我失望了!”
然而面对母亲的责备,杨晓光却没有一丝愧疚,他振振有词地说:“做的不开心,我为什么要做下去?这累死累活地做一个月,才挣1000多元,够做什么用的?再说,是你们非要张罗着给我找工作,又不是我让你们找的。以后我的工作的事,你们不要管了,我自己找,我就不信凭我名校的文凭,会找不到一个靠谱的工作!”
之后的日子,凭着名校生的自信,杨晓光便信心满满地踏上了求职之路。接受了上次求职的教训,在对自己的职场前景进行了一番定位后,杨晓光决定不再找专业对口的营销类工作,觉得这类工作太辛苦,待遇也不高,而且要升职也很难,他准备朝行政类工作发展,感觉做行政有发展前途,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杨晓光按照自己的规划跑了好多场招聘会,投递了无数份简历,但均无斩获。2009年10月,心有不甘的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上海一家私企投递了简历,打算应聘该企业的总裁助理一职。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简历投出不久,那家企业就给他发来了面试邀请函。接到邀请函他很高兴,马上坐飞机飞往上海面试。
面试进行得很顺利。他名校的学历加上不凡的口才,打动了老总,老总对他很满意,以月薪8000元的薪酬,当场拍板聘用了他。就这样,带着满满的成就感,他成了这家企业的总裁助理。这家公司包吃住,工作量不是很大,高薪且不用加班,所有的一切都让杨晓光满意。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刚在这家企业干了两个月,3个月的试用期还未满,他又玩了一次“闪辞”。
“我不想总是在空中上班,太累了。”谈及这次辞职,杨晓光说,入职后他发现,虽然这份工作看上去不累,而且表面上看起来挺风光,但总裁常常出差,他要随时跟随左右全国各地飞。一开始他觉得挺好的,工资又高又能全国各地跑。可过了初期的新鲜劲儿,他才尝出苦味来。刚入职那一个月他总共出差20趟,感觉真是太累了。有时早上还在宁波,中午就飞去了青岛,下午又到了上海,每到一个地方他除了帮老总准备文件外,还得打理一切琐事,几乎没有一点休息时间。再三权衡后,杨晓光决定放弃这份高薪工作。
失去了上海的工作,杨晓光只得再找工作。2010年3月,杨晓光凭着含金量颇高的文凭又应聘进了本市的一家外企,但进入工作状态后,他发现自己完全不能适应外企文化,无法融入这个圈子,自己混在同事们中间,感觉很另类,而同事们,也因为他是新人处处排斥他。强忍着这种不适的感觉,勉强做了一个月,感觉实在别扭,他又选择了辞职。
之后的日子,杨晓光似乎陷入了找工作——辞职——再找工作的怪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跑了20多场招聘会,换了7份工作,可没一份干得顺心的。不是嫌待遇差、嫌工作累,就是嫌无发展前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所以每份工作都做不长,这让他很是郁闷,一次次的挫折,让他越来越缺乏自信。
见儿子频频换工作,毕业一年还漂着,难以稳定下来,李郁忧心如焚。想劝说儿子务实一些,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内心纠结万分的她,无奈之下就儿子的问题去咨询了一位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朋友。
这位朋友听了李郁的苦恼和担忧后,分析说:“当下,职场新出现了一个族群‘闪辞族’。这群人大多是职场新人,在一家企业入职的时间很短,甚至不到一个月,就出于各种原因提出辞职,在让企业措手不及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职场诚信大受打击。基于此,企业招聘者会从企业风险防范的角度,对‘闪辞’者的职场诚信产生质疑,从而谨慎地录用‘闪辞’族。从你提供的情况来看,你儿子当属这种情况。”
朋友的话让李郁更加为儿子担心了。她忧虑地问朋友:“那么,如我儿子这样的‘闪辞’一族该如何做才能规划好自己的职场前景,让自己不再‘闪辞’呢?”
“刚毕业的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要把暂时的困难看得太重。如果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产生了辞职的想法,那么在辞职之前,就要认真分析所在单位的情况,权衡利弊。除了要分析这个单位今后是否有前途,还要分析自己在这个单位是否有前途。如果这个单位有前途,自己在这个单位也有前途,那么就不应该辞职。如果决心辞职,也要认真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有什么经验和不足。对于毕业生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两个:一是自己的职业兴趣是什么;二是自己的职业能力是什么。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兴趣’和‘能力’缺一不可。同时,还要尽早制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朋友支招说。
作为母亲,在李郁的眼里儿子杨晓光无疑是优秀的。从小到大,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时常受到学校的嘉奖和老师的褒奖。因着他的优秀,高考的时候,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名校。那个时候,儿子的优秀曾经让李郁夫妇无比骄傲。可是儿子进入大四后,李郁刚刚放松的神经又紧绷了起来,虽然儿子上的是名校,毕业后不愁没有出路,但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却还是让她不得不未雨绸缪,提早寻找就业的门路。
在李郁的张罗下,2009年7月学市场营销的杨晓光大学毕业后,轻松进了本市一家颇具规模的国营企业,在这家企业的市场部谋得了一份做业务员的工作。能够在国营企业觅得一份工作,杨晓光感觉自己很幸运。于是高高兴兴地去报到上班了。但上了几天班,杨晓光很快便失望了。这份工作给他的感觉完全不是他想的那样,试用期每个月才1200元工资,试用半年。
虽然薪水微薄,待遇差,但想到是第一份工作,杨晓光还是说服自己留了下来。可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却还是让初入职场的他不堪忍受。公司在远离市区的经济开发区,杨晓光每天早上5点起床,洗漱后来不及吃早饭就得去赶公交,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在路上倒3次车,他才能在7点半左右赶到公司。每天早上8点上班,中午只有1个小时休息时间,下午虽然是6点下班,但几乎天天都要加班到晚上,有时候甚至加班到凌晨。杨晓光早出晚归,坚持了1个月之后,从身体到心灵都感觉异常疲累的他,终于扛不住了,毅然递交了辞职信。
杨晓光的辞职,让母亲李郁很失望。她想不到自己为儿子好不容易找的工作,儿子跟她商量都没商量就给辞了。她忍不住责备杨晓光:“你这孩子怎么回事,我费心费力给你找的工作,刚干一个月就辞了,也不问问我和你爸的意见。你真是一点也不体谅我们做老人的,太让我失望了!”
然而面对母亲的责备,杨晓光却没有一丝愧疚,他振振有词地说:“做的不开心,我为什么要做下去?这累死累活地做一个月,才挣1000多元,够做什么用的?再说,是你们非要张罗着给我找工作,又不是我让你们找的。以后我的工作的事,你们不要管了,我自己找,我就不信凭我名校的文凭,会找不到一个靠谱的工作!”
之后的日子,凭着名校生的自信,杨晓光便信心满满地踏上了求职之路。接受了上次求职的教训,在对自己的职场前景进行了一番定位后,杨晓光决定不再找专业对口的营销类工作,觉得这类工作太辛苦,待遇也不高,而且要升职也很难,他准备朝行政类工作发展,感觉做行政有发展前途,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杨晓光按照自己的规划跑了好多场招聘会,投递了无数份简历,但均无斩获。2009年10月,心有不甘的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上海一家私企投递了简历,打算应聘该企业的总裁助理一职。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简历投出不久,那家企业就给他发来了面试邀请函。接到邀请函他很高兴,马上坐飞机飞往上海面试。
面试进行得很顺利。他名校的学历加上不凡的口才,打动了老总,老总对他很满意,以月薪8000元的薪酬,当场拍板聘用了他。就这样,带着满满的成就感,他成了这家企业的总裁助理。这家公司包吃住,工作量不是很大,高薪且不用加班,所有的一切都让杨晓光满意。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刚在这家企业干了两个月,3个月的试用期还未满,他又玩了一次“闪辞”。
“我不想总是在空中上班,太累了。”谈及这次辞职,杨晓光说,入职后他发现,虽然这份工作看上去不累,而且表面上看起来挺风光,但总裁常常出差,他要随时跟随左右全国各地飞。一开始他觉得挺好的,工资又高又能全国各地跑。可过了初期的新鲜劲儿,他才尝出苦味来。刚入职那一个月他总共出差20趟,感觉真是太累了。有时早上还在宁波,中午就飞去了青岛,下午又到了上海,每到一个地方他除了帮老总准备文件外,还得打理一切琐事,几乎没有一点休息时间。再三权衡后,杨晓光决定放弃这份高薪工作。
失去了上海的工作,杨晓光只得再找工作。2010年3月,杨晓光凭着含金量颇高的文凭又应聘进了本市的一家外企,但进入工作状态后,他发现自己完全不能适应外企文化,无法融入这个圈子,自己混在同事们中间,感觉很另类,而同事们,也因为他是新人处处排斥他。强忍着这种不适的感觉,勉强做了一个月,感觉实在别扭,他又选择了辞职。
之后的日子,杨晓光似乎陷入了找工作——辞职——再找工作的怪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跑了20多场招聘会,换了7份工作,可没一份干得顺心的。不是嫌待遇差、嫌工作累,就是嫌无发展前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所以每份工作都做不长,这让他很是郁闷,一次次的挫折,让他越来越缺乏自信。
见儿子频频换工作,毕业一年还漂着,难以稳定下来,李郁忧心如焚。想劝说儿子务实一些,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内心纠结万分的她,无奈之下就儿子的问题去咨询了一位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朋友。
这位朋友听了李郁的苦恼和担忧后,分析说:“当下,职场新出现了一个族群‘闪辞族’。这群人大多是职场新人,在一家企业入职的时间很短,甚至不到一个月,就出于各种原因提出辞职,在让企业措手不及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职场诚信大受打击。基于此,企业招聘者会从企业风险防范的角度,对‘闪辞’者的职场诚信产生质疑,从而谨慎地录用‘闪辞’族。从你提供的情况来看,你儿子当属这种情况。”
朋友的话让李郁更加为儿子担心了。她忧虑地问朋友:“那么,如我儿子这样的‘闪辞’一族该如何做才能规划好自己的职场前景,让自己不再‘闪辞’呢?”
“刚毕业的大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要把暂时的困难看得太重。如果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产生了辞职的想法,那么在辞职之前,就要认真分析所在单位的情况,权衡利弊。除了要分析这个单位今后是否有前途,还要分析自己在这个单位是否有前途。如果这个单位有前途,自己在这个单位也有前途,那么就不应该辞职。如果决心辞职,也要认真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有什么经验和不足。对于毕业生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两个:一是自己的职业兴趣是什么;二是自己的职业能力是什么。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兴趣’和‘能力’缺一不可。同时,还要尽早制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朋友支招说。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