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表于2017-03-22日
只需轻击鼠标,在电子版“乡音地图”上点击你感兴趣的地区,电脑音箱里就会传出极富当地神韵的声音……这份既实用又浪漫的地图,不仅抚慰了一颗颗思乡之心,还能让你足不出户“用耳朵旅行”!24岁的文艺女生于小萌,如何制作出了这份创意产品,并从中斩获了200多万元惊人财富呢?
“孝心之旅”引发创业狂想
2009年,合肥女孩于小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她不仅漂亮、文静,而且性格浪漫。
从小被奶奶带大的于小萌,一直与老人感情深笃。80多岁高龄的奶奶,已经近30年没有回故乡了,近几年她很想回皖南那个魂牵梦绕的小山村看看,却因年事已高、身体条件不允许而无法成行。奶奶曾拉着于小萌的手,跟孙女讲述她记忆中那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说那里没有汽车的轰鸣,没有拥挤的人群,有的只是宁静和美好……2011年夏天,放了暑假的于小萌决定替奶奶回一趟故乡。
乘火车,转汽车,奔波400多公里,于小萌终于来到了这个地处安徽黄山市西南部的小山村,当地与江西省接壤。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像一条飘带,诗意地点缀在迎风飘荡的金色稻田间,村头溪水环绕,村后山峰耸立,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就坐落在这山水之间。这里的生活很淳朴,耳畔只有公鸡打鸣、耕牛“哞哞”的叫声,以及溪流潺潺。于小萌拿着录音笔,将每个角落的声音都录制下来。每录下一种声音,她就拍下相对应的照片。
回到合肥家里,于小萌经过几天的努力,把奶奶故乡的照片和声音混合在一起,制作出了一部“绘声绘色”的幻灯片。这天,她神秘地将奶奶带到电脑前,点开播放软件,一张张故乡的照片缓缓展开,与此同时,音箱里还传出各式各样的背景音。“奶奶,你听,这是邻居王婶家养的大公鸡,每天都是它喊醒了全村人呢!”“那段黄山话是孙三爷说的,他说几十年都没见到您了,让我代问您好呢!”“还有,这是夜里田间的蛙鸣,在蛙声中躺在屋顶上看星星,特别惬意呢!”这部幻灯片仿佛带着奶奶重回了梦中的家乡,看着熟悉的山川、溪水和村庄,老人激动得眼眶泛红。
考虑到还有不少像奶奶一样生活在外地的黄山老人,因年龄或身体原因,无法回到哺育自己的故乡,只能在记忆中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鸟语花香……于小萌就把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传到了网上。
不料,这个作品,短短一周就被四五百人下载。“我把作品下载后播放给外婆听,老人家感动极了,因为她老家也在黄山农村,那些照片和声音令外婆感到无比亲切!”一个女孩儿留言说。“我在广州打工4年都没回过安徽家乡了,听到熟悉的家乡话和耕牛与鸟儿的鸣叫,我突然抑制不住地哭了。”大量反馈信令于小萌喜出望外:没想到这次“孝心之旅”,竟能抚慰那么多游子的心。
热卖中国首份“乡音地图”
长假结束返校后,于小萌向室友展示自己暑假里的杰作,并得意洋洋地说:“截止到现在下载量已经达到4000多人次,而且还被中国黄山、安徽在线、出国留学论坛等知名网站转载!你们说,我能不能凭这个赚到钱呢?”
一名同学替她分析道:“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老人,故乡都在农村,这种充满乡音乡韵的作品,自然能唤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加上那些远离祖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以及背井离乡的打工者,这该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市场啊!”另一名同学却说:“这属于精神产品,没有实用价值,真收费的话不好卖!”这个想法到底可不可行?
这天,她在网上翻看百度地图时,突然来了灵感:现在有专门给司机看的交通地图,把行车线路标注得很详细;有给游客看的旅游地图,主要介绍各地景点和餐饮住宿信息……我为什么就不能制作一幅生动的“乡音地图”呢,只要让它充满各地风土特色,并配上“最地方”的录音,准能让那些远离家乡的人倍觉亲切!而且,这幅电子地图不仅仅有怀旧作用,还能让外地人用耳朵旅行呢,因为点击不同的城市,就能听到那里最具代表性的声音,和相关的文字介绍。
当晚,于小萌和两名志同道合的室友喊出了她们的口号:我们一定要把创意变成财富,把梦想变成现实!
首先,于小萌决定拿自己读书的厦门为样本,来个“小试牛刀”。从此,她和两名同学,开始动手收集她们想要的声音元素了。然而什么样的声音能够代表厦门?为了得到这个答案,她们以街头拦截式访问加网络问卷方式,向本地居民、在厦游客、来厦上学或工作的市民调查,得到的结果“海浪声”排名首位,“闽南语”的各种形式发音排名第二,其次还有“海风”、“鼓浪屿的环境声”、“白鹭等鸟鸣”。
最累的活就是现场录音,比如为了录南普陀早上的第一声钟声,于小萌和姐妹们凌晨4点多就起来了。经过一个多月课余时间的录制,3个女孩终于收集齐了“厦门之音”的所有重要元素。
接下来,于小萌准备了一个厦门360度全景三维地图,把录制好的声音片段做成链接,让它们以一个个“喇叭”的图标,分布于地图上。一番辛苦制作后,各种高保真的“厦门之音”,便被“固定”在了这幅电子版乡音地图上。人们只需用鼠标点击“喇叭”,就能听到每一个区、第一条街道最具代表性的声音,以及声音片段的简介等信息。高清的三维地图配上生动的声音,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厦门市乡音地图出炉后,为了便于收费,于小萌还聘请一名学计算机编程的校友,给这款电子产品加了一道“密”,一般用户只能试用50分钟,如果想永久地拥有厦门市乡音地图,必须向她支付30元钱,买一串电子产品注册码才行。
2011年11月,于小萌开了一家淘宝店铺,专门销售“中国首款乡音地图---厦门版”。因手中没有钱投放媒体广告,她选择在网上做推广。很快,海外华人常去的网站、中国留学生扎堆的论坛、各地厦门商会的电子邮箱里,乃至她和姐妹们的微博上,都出现了包含于小萌网店链接地址的宣传帖。
因这款创意产品新颖有趣,极富地方特色,而且低廉的售价仅相当于一顿快餐钱,所以,一经推出就引得不少福建籍的海外华侨、留学生、客居异乡的老人,以及漂泊外省的厦门人竞相购买。网店开张1个月后,月销售额就达到4000多元,3个月后突破了万元大关!
大胆扩张成就百万富姐
初战告捷,于小萌信心倍增。接下来,她们决定打造出一份包含全国每一座城市的“中国乡音地图”。2012年暑假,于小萌又招聘了一批校友,让他们拿着录音设备,去一座座城市和乡镇采集“最地方”的声音。她自己也去了青海和西藏“采声”。
“孝心之旅”引发创业狂想
2009年,合肥女孩于小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她不仅漂亮、文静,而且性格浪漫。
从小被奶奶带大的于小萌,一直与老人感情深笃。80多岁高龄的奶奶,已经近30年没有回故乡了,近几年她很想回皖南那个魂牵梦绕的小山村看看,却因年事已高、身体条件不允许而无法成行。奶奶曾拉着于小萌的手,跟孙女讲述她记忆中那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说那里没有汽车的轰鸣,没有拥挤的人群,有的只是宁静和美好……2011年夏天,放了暑假的于小萌决定替奶奶回一趟故乡。
乘火车,转汽车,奔波400多公里,于小萌终于来到了这个地处安徽黄山市西南部的小山村,当地与江西省接壤。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像一条飘带,诗意地点缀在迎风飘荡的金色稻田间,村头溪水环绕,村后山峰耸立,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就坐落在这山水之间。这里的生活很淳朴,耳畔只有公鸡打鸣、耕牛“哞哞”的叫声,以及溪流潺潺。于小萌拿着录音笔,将每个角落的声音都录制下来。每录下一种声音,她就拍下相对应的照片。
回到合肥家里,于小萌经过几天的努力,把奶奶故乡的照片和声音混合在一起,制作出了一部“绘声绘色”的幻灯片。这天,她神秘地将奶奶带到电脑前,点开播放软件,一张张故乡的照片缓缓展开,与此同时,音箱里还传出各式各样的背景音。“奶奶,你听,这是邻居王婶家养的大公鸡,每天都是它喊醒了全村人呢!”“那段黄山话是孙三爷说的,他说几十年都没见到您了,让我代问您好呢!”“还有,这是夜里田间的蛙鸣,在蛙声中躺在屋顶上看星星,特别惬意呢!”这部幻灯片仿佛带着奶奶重回了梦中的家乡,看着熟悉的山川、溪水和村庄,老人激动得眼眶泛红。
考虑到还有不少像奶奶一样生活在外地的黄山老人,因年龄或身体原因,无法回到哺育自己的故乡,只能在记忆中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鸟语花香……于小萌就把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传到了网上。
不料,这个作品,短短一周就被四五百人下载。“我把作品下载后播放给外婆听,老人家感动极了,因为她老家也在黄山农村,那些照片和声音令外婆感到无比亲切!”一个女孩儿留言说。“我在广州打工4年都没回过安徽家乡了,听到熟悉的家乡话和耕牛与鸟儿的鸣叫,我突然抑制不住地哭了。”大量反馈信令于小萌喜出望外:没想到这次“孝心之旅”,竟能抚慰那么多游子的心。
热卖中国首份“乡音地图”
长假结束返校后,于小萌向室友展示自己暑假里的杰作,并得意洋洋地说:“截止到现在下载量已经达到4000多人次,而且还被中国黄山、安徽在线、出国留学论坛等知名网站转载!你们说,我能不能凭这个赚到钱呢?”
一名同学替她分析道:“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老人,故乡都在农村,这种充满乡音乡韵的作品,自然能唤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加上那些远离祖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以及背井离乡的打工者,这该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市场啊!”另一名同学却说:“这属于精神产品,没有实用价值,真收费的话不好卖!”这个想法到底可不可行?
这天,她在网上翻看百度地图时,突然来了灵感:现在有专门给司机看的交通地图,把行车线路标注得很详细;有给游客看的旅游地图,主要介绍各地景点和餐饮住宿信息……我为什么就不能制作一幅生动的“乡音地图”呢,只要让它充满各地风土特色,并配上“最地方”的录音,准能让那些远离家乡的人倍觉亲切!而且,这幅电子地图不仅仅有怀旧作用,还能让外地人用耳朵旅行呢,因为点击不同的城市,就能听到那里最具代表性的声音,和相关的文字介绍。
当晚,于小萌和两名志同道合的室友喊出了她们的口号:我们一定要把创意变成财富,把梦想变成现实!
首先,于小萌决定拿自己读书的厦门为样本,来个“小试牛刀”。从此,她和两名同学,开始动手收集她们想要的声音元素了。然而什么样的声音能够代表厦门?为了得到这个答案,她们以街头拦截式访问加网络问卷方式,向本地居民、在厦游客、来厦上学或工作的市民调查,得到的结果“海浪声”排名首位,“闽南语”的各种形式发音排名第二,其次还有“海风”、“鼓浪屿的环境声”、“白鹭等鸟鸣”。
最累的活就是现场录音,比如为了录南普陀早上的第一声钟声,于小萌和姐妹们凌晨4点多就起来了。经过一个多月课余时间的录制,3个女孩终于收集齐了“厦门之音”的所有重要元素。
接下来,于小萌准备了一个厦门360度全景三维地图,把录制好的声音片段做成链接,让它们以一个个“喇叭”的图标,分布于地图上。一番辛苦制作后,各种高保真的“厦门之音”,便被“固定”在了这幅电子版乡音地图上。人们只需用鼠标点击“喇叭”,就能听到每一个区、第一条街道最具代表性的声音,以及声音片段的简介等信息。高清的三维地图配上生动的声音,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厦门市乡音地图出炉后,为了便于收费,于小萌还聘请一名学计算机编程的校友,给这款电子产品加了一道“密”,一般用户只能试用50分钟,如果想永久地拥有厦门市乡音地图,必须向她支付30元钱,买一串电子产品注册码才行。
2011年11月,于小萌开了一家淘宝店铺,专门销售“中国首款乡音地图---厦门版”。因手中没有钱投放媒体广告,她选择在网上做推广。很快,海外华人常去的网站、中国留学生扎堆的论坛、各地厦门商会的电子邮箱里,乃至她和姐妹们的微博上,都出现了包含于小萌网店链接地址的宣传帖。
因这款创意产品新颖有趣,极富地方特色,而且低廉的售价仅相当于一顿快餐钱,所以,一经推出就引得不少福建籍的海外华侨、留学生、客居异乡的老人,以及漂泊外省的厦门人竞相购买。网店开张1个月后,月销售额就达到4000多元,3个月后突破了万元大关!
大胆扩张成就百万富姐
初战告捷,于小萌信心倍增。接下来,她们决定打造出一份包含全国每一座城市的“中国乡音地图”。2012年暑假,于小萌又招聘了一批校友,让他们拿着录音设备,去一座座城市和乡镇采集“最地方”的声音。她自己也去了青海和西藏“采声”。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