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哈佛,做律师,人生设计在童年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产品”。孩子兴趣的培育、职业的规划,能不能从娃娃开始?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城的A&M大学工作的高燕定先生和她的女儿回答:能!
  女儿5岁那年,高燕定就引导她树立上哈佛、当律师的志向。
  高倩17岁考入哈佛大学;24岁成法学博士,进入一家著名律师所:一如父亲在20多年前设计的那样。
  高燕定说,人生是可以设计的,人生设计要从童年开始。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设计在童年
  
  1986年秋天,高燕定去机场接从中国来的妻子和女儿。那时,高倩刚刚5岁。回到家,她想出去玩,打开门,又马上缩回头来,神色慌张地说:“爸爸,美国人!美国人!”高燕定说,“这儿是美国,当然有美国人。有啥好怕的!”可小姑娘说啥也不敢再出门。
  作为第一代移民,要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必须要读名牌大学,何况高燕定希望女儿将来当律师。
  从高倩5岁这一年起,高燕定就经常对她说:“哈佛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你一定要上哈佛!”“好好学习,以后上哈佛!”“上哈佛!爸爸希望你上哈佛,你一定要上哈佛!哈佛毕业后当律师!”
  变着几十种花样翻来覆去地讲,就是一句“上哈佛,当律师”。
  五六岁的高情像听童谣一样,懵懵懂懂。高燕定认为,就要趁孩子小的时候灌迷魂汤;倘若她18岁了你再来“说教”要她当律师,她才不理呢!
  1989年,高燕定和朋友两家人旅游时,特意去了哈佛。行政楼前是哈佛先生高大的铜像,小高倩要和哈佛合影。大人们议论说,小姑娘站在高大的塑像前,显得那么小。7岁的高倩深信哈佛是她生命中必至的一个驿站,挺起胸脯说:“得了,别看我现在这么小,再过10年来哈佛读书,就不小了!”大人哄堂大笑:小姑娘口气太大了!只有父亲对她赞许地微笑。
  这次哈佛之行,显然让高倩铭心刻骨。10岁那一年生日,当高燕定举着摄像机给女儿录像,要她说出自己的愿望时,她第一句话就是:“我要上哈佛,我要成为一名律师……我肯定,我行!”小姑娘语气坚定,清澈坚毅的眼神眺望远方。高燕定至今还保留着这盘录像,它是成功的童年人生设计的见证!
  给孩子一个梦想,在孩子心中点燃一把火,并让它燃烧,成为她努力、奋斗的动力——这是人生设计最重要的第一步。
  初到美国时,因为跟着电视学英语,高燕定养成了看电视的习惯。女儿到了美国后,晚上,客厅里电视一开,卧室门像被遥控似的跟着自动打开,高倩从门缝里钻出来,也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高燕定只好戒掉电视,一两个月都不开一次。
  为了女儿学英语,高燕定买来《爱丽丝漫游仙境》录像带。高倩当时只喜欢这一个故事,一边看一边手舞足蹈,一会儿跳到沙发,一会儿跳到地下,反复看了上百遍,背会了每一句台词。仅仅靠了这一盘录像带,就彻底学会了英语。
  教育学家指出,喜欢反复听同一个故事,是儿童的心理特点。正是在这种成人看似枯燥的重复中,儿童快速学会了语言。
  一年级下学期,一天晚饭后,高倩读英语故事书。高燕定指着一篇文章说,能把这故事讲给爸爸听吗?高倩讲了一遍。高燕定惊讶地瞪大眼睛,说“太了不起了!你的英语比爸爸好!”
  孩子都喜欢做大人称赞的事儿。高倩在作文中写道:“每次读完一本书,就在家里苦苦地等爸爸回来,讲故事给他听。”给爸爸讲故事,让高倩迷上读书,阅读速度越来越快,几乎一天一本。
  高燕定认为,大人给孩子讲故事,远不如让孩子给大人讲故事效果好,它不仅能调动孩子读书的积极性,也能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爱上读书写作,原来都是父亲精心“布局”
  
  好多年的时间里,高燕定以给女儿挑选好书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带11岁女儿回国那年,广州、上海、北京,他给高倩买了几口袋英文版的中国文学名著。
  高倩小学三年级时,爸爸在她书包里发现了几本流行小说,说:“这些快餐文学是薯条,没营养;文学名著才是牛排。”高倩勉强答应,但心里不服气,常常在写作业时把流行小说放在抽屉里悄悄地读。虽然发生了几次爸爸进门刚来得及关上抽屉的惊险场面,总算没被抓住现行。
  有一天,高燕定出门上班,看到女儿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写数学作业,突然想,女儿会不会骗他,就像他小时候骗父母那样?汽车在停车场缓缓绕了两圈,又泊回原位。他下了车,向家住的公寓楼走去。
  他住的是二楼,楼梯上方有一块水泥板,上了几层楼梯后,他一个引体向上跳了上去,翻过一道隔墙,就来到家里的阳台上。他透过百叶窗缝隙往里张望,只见高倩正悠然地读小说。高燕定怔了一会儿,悄悄原路撤回。
  几天后,他和女儿聊天时说,爸爸要求你只读名著也不妥,才小学三年级,不读流行小说,跟同学没有共同语言。
  多年后,女儿得意地讲起当年骗爸爸的小把戏时,高燕定才说起当年的“突击侦察”,气得高倩直跺脚。
  从小博览群书,不仅培育了高倩细腻的情感,也使她在申请大学的面试中受获不浅。高考时除了哈佛,她也报了得州大学,得州大学录取1万名学生,只给其中12名学生发放最高荣誉的全额奖学金。几经筛选,最后,包括高倩在内的20名学生杀入决赛。面试时,十几位教授正襟危坐,轮番提问,一位教授问《红楼梦》为什么又叫《石头记》,另一位教授说:“请谈谈风水学。”高倩介绍了风水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说民间有挂镜子避邪的做法。她指着会议室的一面镜子笑道:“我今天的位置不好,对着这面镜子坐,估计得不到这份奖学金了。”气氛紧张的会议室里,教授们哄堂大笑。
  好律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还得有生花妙笔。
  1992年底,高燕定带着妻女回国探亲,女儿兴奋不已,高燕定趁机提出:“那你一路要写日记。”高倩一口答应。
  回到美国后,几十篇日记打印出来,有80多页。当晚,高燕定在灯下一口气读完,兴奋得睡不着,翻出回国拍的照片,给女儿的文章一一配上照片。凌晨3点他开车出门,去24小时营业的复印店复印两份配插图的日记,再用高倩站在圆明园废墟上的照片做封面,装订起来很像是本书。
  正因为父亲珍惜、欣赏女儿的劳动成果,此后大约大半年时间里,一放学,高倩就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写旅行日记。到1993年年底,写了十几万字,她希望能出书。
  高燕定买来《如何快乐出书》、《作家市场》等。原来想出书的人成千上万,而出版社对书稿的接受率只有10%。在美国给12岁的女儿出版英文日记,听起来有点儿像天方夜谭。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推荐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