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表于2017-03-20日
许多年前,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响全国,阿佤山的歌舞混合着酒的清香,越过莽莽群山飘进每个人的心里。除此之外,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佤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节日最多的一个民族,甚至有“一个月一小节,一年一大节”的说法。
佤族节日主要有意为尽情玩乐的“狂欢节”,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望(播种的意思)节”,寓意丰收在望与团圆安康的“新米节”,以及象征收获的结束、进入建房建寨最好时间的“比牙”。除了以上比较大的节日外,佤族还有很多节日,比如说祭木鼓节等。
由于木鼓的这种神圣地位与作用,“拉木鼓”便成为佤族极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木鼓被佤族视为通天的神器,佤族格言说:“生命源于水,灵魂求于鼓。”过去,佤族凡新建一个寨子,第一件事就是找水源定寨址,第二件事就是拉木鼓建木鼓房。在佤族村寨,每个较大的姓氏都有自己的木鼓与木鼓房,每个木鼓房都置有一公一母两个木鼓,凡有重大活动人们都要举祭木鼓。一个木鼓一般使用三至四年后便要更换一次,这样就需要经常拉木鼓进行轮换、补充。在举行拉木鼓活动时,全寨的人都要来参加。头天,寨子先组织人到山里挑选出做木鼓用的红毛树或桦树,砍倒后截下两米长的树干做鼓料,凿出鼓耳,拴上粗藤。第二天早晨,全村男女老少盛装打扮,上山会餐后就开始拉木鼓,人们手握粗藤使劲向前拉,还有的人在旁边呐喊助威。
这一天的拉木鼓,男女同拉,互挤在一起,据说是谈恋爱的好时机。一边拉,一边歌舞、逗趣,要闹很久。木鼓做好试敲满意,人们把它抬入木鼓房后,再次狂欢,人们合着鼓点,跳起粗犷的木鼓舞。
另外,佤族引人关注的节日还有贡象节。世界上有大象的地方并不难找,可崇拜大象,并且有固定贡奉大象的日子的地方就很难找了。佤族的贡象节最能够体现佤族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努力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民族。至今,佤族有一些地方每年都要贡奉大象。过年节的第三天,各村寨的人都要带上甘蔗、芭蕉、糯米糍粑、茶叶等到南滚河上游巴本巴贺举行贡象仪式,祝愿野象不要出走,多多繁殖后代,并希望野象不要糟蹋庄稼。贡象节的起因是感恩,据说佤族祖先迁徙到班老、班洪时遇到洪水,野象挺身而出,以身躯挡住激流,用鼻子把他们救出险境。
除此之外,佤族也过春节、圣诞节、火把节等来自其它民族的节日。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时,初一首先要到长者家拜年,互赠象征团结、和睦的芭蕉、糯米糍粑和甘蔗。广场上青年男女跳起热烈欢快的圆圈舞,老年妇女排成纵队在古老的歌曲声中轻移舞步,尽享节日的快乐。
编辑/宋雪(E-mail:zhuhuihui@gmail.com)
佤族节日主要有意为尽情玩乐的“狂欢节”,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望(播种的意思)节”,寓意丰收在望与团圆安康的“新米节”,以及象征收获的结束、进入建房建寨最好时间的“比牙”。除了以上比较大的节日外,佤族还有很多节日,比如说祭木鼓节等。
由于木鼓的这种神圣地位与作用,“拉木鼓”便成为佤族极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木鼓被佤族视为通天的神器,佤族格言说:“生命源于水,灵魂求于鼓。”过去,佤族凡新建一个寨子,第一件事就是找水源定寨址,第二件事就是拉木鼓建木鼓房。在佤族村寨,每个较大的姓氏都有自己的木鼓与木鼓房,每个木鼓房都置有一公一母两个木鼓,凡有重大活动人们都要举祭木鼓。一个木鼓一般使用三至四年后便要更换一次,这样就需要经常拉木鼓进行轮换、补充。在举行拉木鼓活动时,全寨的人都要来参加。头天,寨子先组织人到山里挑选出做木鼓用的红毛树或桦树,砍倒后截下两米长的树干做鼓料,凿出鼓耳,拴上粗藤。第二天早晨,全村男女老少盛装打扮,上山会餐后就开始拉木鼓,人们手握粗藤使劲向前拉,还有的人在旁边呐喊助威。
这一天的拉木鼓,男女同拉,互挤在一起,据说是谈恋爱的好时机。一边拉,一边歌舞、逗趣,要闹很久。木鼓做好试敲满意,人们把它抬入木鼓房后,再次狂欢,人们合着鼓点,跳起粗犷的木鼓舞。
另外,佤族引人关注的节日还有贡象节。世界上有大象的地方并不难找,可崇拜大象,并且有固定贡奉大象的日子的地方就很难找了。佤族的贡象节最能够体现佤族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努力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民族。至今,佤族有一些地方每年都要贡奉大象。过年节的第三天,各村寨的人都要带上甘蔗、芭蕉、糯米糍粑、茶叶等到南滚河上游巴本巴贺举行贡象仪式,祝愿野象不要出走,多多繁殖后代,并希望野象不要糟蹋庄稼。贡象节的起因是感恩,据说佤族祖先迁徙到班老、班洪时遇到洪水,野象挺身而出,以身躯挡住激流,用鼻子把他们救出险境。
除此之外,佤族也过春节、圣诞节、火把节等来自其它民族的节日。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时,初一首先要到长者家拜年,互赠象征团结、和睦的芭蕉、糯米糍粑和甘蔗。广场上青年男女跳起热烈欢快的圆圈舞,老年妇女排成纵队在古老的歌曲声中轻移舞步,尽享节日的快乐。
编辑/宋雪(E-mail:zhuhuihui@gmail.com)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