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之光耀我心,亲情助郭敬明缔造《小时代》神话

  近3000万原著小说读者,比《致青春》高出8倍的微博搜索量,上映4天票房收入2.65亿……6月底,郭敬明的导演处女作《小时代》推出后引发了“爆炸”效应,并打破了《泰囧》首周票房过3亿的纪录!成名10余载,“小四”一直争议缠身,在作家、老板、导演等多重身份的光环背后,他付出了多少苦与痛,唯有四川小城的父母懂得。每当儿子负伤消沉时,是他们用亲情为儿子重燃斗志,托起儿子向上、再向上,直至他打造出自己的“帝国”。
  慈母善教,
  让他在兴趣和自由中成长
  1983年6月6日,郭敬明出生在四川自贡市,父亲郭建伟是当地一家国企的技术工人,母亲邹慧兰在银行工作。因郭敬明自幼喜欢读书,妈妈经常给他买益智方面的幼儿图书,并认真地指导他阅读,遇到儿子不懂的地方,邹慧兰会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解。
  身为独生子女,郭敬明没有兄弟姐妹一起玩耍,玩具和图书成了他最亲密的童年伙伴。买玩具、买书、买游戏机则是他从小最热衷的事情,虽然家里的收入很一般,但父母从未阻止过他的“挥霍”。而郭建伟夫妻俩从来不舍得乱花一分钱。
  在郭敬明的童年记忆中,妈妈从来没穿过什么漂亮衣服,有一件红色的呢子大衣,每逢过年去亲戚家的时候,妈妈都会拿出来穿上。小时候他觉得妈妈特别喜欢那件衣服,长大之后才懂得,那是因为妈妈只有那一件像样的衣服。
  小学四年级时,一天夜里,郭敬明听到隔壁屋子里传出母亲的声音:“家里这几间老瓦房一下雨就漏水,不修根本没法再住了。”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我比你都心急,可哪里还有钱修房子啊!”因郭敬明的奶奶生病住院,已经花光家中的积蓄,眼看住房成了危房,夫妻俩却无力翻新。那一夜,父亲的哀叹和母亲的低声抽泣,深深刻进了少年郭敬明的记忆中。
  几天后,郭爸爸和他的一个朋友“投入战斗”,他们自己动手给老房子重新铺瓦片,换木材,刷油漆。其间,郭建伟往木材上钉钉子时,由于疲劳过度,不慎用锤子砸到了自己的左手,顿时血肉模糊。到医院包扎后,他却不顾妻子的劝阻,忍着伤痛爬上房顶,继续干活……历时一周,两个从未和砖头水泥打过交道的男人,最终把几间老屋翻修一新。郭敬明放学回来,看到焕然一新的房子和爸爸缠着白纱布的手,既高兴又心疼。他体谅到了父母的不易,大把花钱的习惯也有所收敛了。
  父母并未刻意培养郭敬明文学方面的能力,只是,他向妈妈要零花钱买课外书时,妈妈从来不会拒绝。因为邹慧兰知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小学期间,郭敬明买喜欢的《少年文艺》和安徒生童话。上初中以后,他广泛地阅读名家小说和散文,以及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哪怕郭敬明整个周末都沉浸在武侠世界里,父母也从不干预他,他们认为,那是孩子在学习之余的一种有益放松,既调节了自己,又增长了知识。
  大量的阅读为郭敬明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他清冷、唯美的写作风格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形成。从小学到初中,郭敬明的作文经常被当作班里的范文朗读。
  1997年读初中二年级时,郭敬明在全国公开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他的处女诗作《孤独》,这首诗忧郁凄美。当收到杂志社寄来的10元钱稿费和样刊时,郭敬明欣喜万分。父母也对儿子倍加赞赏,并鼓励他继续努力。
  2000年12月,上海《萌芽》杂志社刊发了举办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通知,郭敬明想去参赛。可一想到四川自贡距上海几千公里,坐火车也得花两天时间,正读高二的自己学习非常紧张,他犹豫了。母亲却满心欢喜地鼓励他说:“坐飞机去参赛吧!儿子,这个舞台属于你。”
  尽管当时家里并不富裕,儿子此次远行将会花掉多年攒下的几千元积蓄,但郭建伟夫妇认为值得。他们觉得,此行既能展示儿子的写作特长,还能通过让他只身去上海,锻炼一下他的独立生活能力。
  一夕成名,
  誓让妈妈过上“阔太”生活
  2001年初,郭敬明单枪匹马直飞上海,凭借作文《假如明天没有太阳》获得大赛一等奖。第二年,面临高考的他又参加了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次大赛有4万多人参加,但他还是力克群雄,再次夺得了一等奖。郭敬明从此声名鹊起,开始有各个出版社向他约稿。不久,他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并获得广泛好评。
  在高中校园里,郭敬明本是一个孤独忧郁的男孩,因为他特别瘦小,体育不好,性格羸弱而敏感,又很好强,总是无法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但在少年成名之后,郭敬明开始频繁接受媒体采访,四处签名售书,回到学校还常常被女生们拉去照合影……一时间春风得意,过足了“校园名星”瘾,整个人也变得十分自信。
  但母亲邹慧兰却觉得,孩子成名太早未必是好事。一天晚上,她与郭敬明促膝长谈:“许多明星都像夜空中绽放的烟花一样,只在一瞬间绽放出耀眼的光彩,此后就归于黯然,被世人遗忘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才华,还不足以长久支撑头顶那些耀眼的光环,即使机缘巧合偶然蹿红,也终会被观众或读者抛弃。”
  郭敬明似有所悟:“妈妈,您是在说我吗?”“对呀,短暂的发光发亮没什么了不起,身为高三学生的你,现在应该努力学习,备战高考。底子打好了,将来才能写出一部部更有分量的作品,使自己散发出恒久的光芒!而不是陶醉在小小的成功喜悦中止步不前。”听了妈妈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被突然成名冲昏了头脑的郭敬明,很快清醒过来,开始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创作上。
  高三那年,郭敬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写出了两万字的短篇小说《幻城》。高考后,他将《幻城》投给了《萌芽》杂志,于2002年第10期头条发表,并引起了重大反响。
  2003年,郭敬明被上海大学编导系录取。由于家事繁多,当时父母经济拮据,郭敬明刚进大学第一年也很穷,要数着日子花钱。可入学不久,老师就要求他们每人买一部照相机、一部DV和一台高配置的电脑。
  郭敬明犹豫了一个星期,才拨通家里的电话,小声地跟妈妈要这些东西。妈妈迟疑了一下,说,“哦,好,学习方面可不能马虎。”过了10天,妈妈才把那笔钱寄给郭敬明,同时还寄来了为他亲手织的一件新毛衣和两双御寒的棉鞋。几年后郭敬明才知道,父母早已在负债生活,这笔钱,是妈妈跑了好几家亲戚才给他借到的。得知真相的那一刻,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2003年1月,郭敬明根据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要求,将《幻城》改编成长篇玄幻小说出版,10个月时间,该书累计销售84万册。《幻城》不仅带给了郭敬明近百万元的收入,还有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知名度。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推荐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