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么当父母

  2010年夏,《南方周末》报道了豆瓣网上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主要是“80后”,他们在一起批评“50后”的父母,甚至发泄自己的愤怒。
  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爱看CCTV,在子女眼中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孩子因此认为“家是世界上最无法谅解的地方”。但另一方面,这代人的父母为了子女的成长作出了罕见的牺牲,甚至他们大学毕业后在城市安家买房,首付也大多是父母的钱。
  到底是什么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这样一种又爱又恨的矛盾关系?
  
  不听话的孩子领导未来
  我是1961年生人,差一点儿成了“50后”,按说也应该养得出“80后”。只是为生计漂泊,到1999年小女才出生。从年龄上看,我基本上属于这些“80后”的父母那一代。只是有一点儿不同:我的女儿才11岁,还没到反叛的年龄,而且从我们现在的关系看,也很难想象她会反叛。
  在讲自己以前,不妨先复述一下在《华尔街日报》读到的盖茨家的一个故事——
  盖茨十一二岁时,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一次,他在饭桌上和母亲争吵得不可开交,从来不参与母子争论的老盖茨顺手抄起一杯冰水猛浇到儿子头上。小小的盖茨把被浇透了的头转向父亲说:“谢谢你的淋浴!”
  老盖茨夫妇因为和儿子的关系危机,跑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医生说:“这孩子正在对你们进行一场‘独立战争’,而且最后肯定是他赢,你们要撤退。”夫妇俩听信了此话,家里总算太平了。也正是他们的退却,才有了今天的盖茨。
  盖茨的成功,在于他开拓了一个前人几乎没有涉足的领域。这种开拓性人才,未必一定要不听话,事实上一个孩子可以在日常起居方面非常听话,但满脑子仍然充满着挑战性的观念。但是,由于开拓新领域对全身心投入的要求很高,所以开拓性人才身上往往有一种“反叛基因”,小时候经常就是不听话的孩子。
  达尔文则是另一个例子。他性情温顺,从不顶嘴。但他不顶嘴不是顺从,而是任凭父母怎么说,自己只管点头,然后回过头去还是我行我素。他从10岁左右就开始了对自然的秘密追求,只是父母看不懂他的内心。
  现代社会,对开拓性人才越来越依赖,我们越来越要指望那些“不听话”的孩子领导未来的社会。
  《2020年的职场》一书中,作者指出,2020年进入职场的新劳动力,现在正在读初中。看看FaceBook、iPhone、iPad这些发明所代表的时代,现在的父母和老师完全无法预想那时将是一个什么世界。到时候,前一代人或者雇主,不得不依赖后一代人或者新雇员的创意。
  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和公司内部的权威结构,上对下不能像过去那样下达指令,而要小心地倾听下面的声音。
  多年前,被视为用儒家思想推动现代化之典范的李光耀先生带头警告说:儒家那套强调死记硬背的权威主义教育,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挑战,亚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创造力。
  但是,从中国大陆的经验看,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似乎更是注重听话服从。多数家长明明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却偏要告诉孩子必须这样或那样,慢慢地,孩子会觉得父母剥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整个人生。
  所以,我们当父母的,不要一天到晚想着怎么让孩子听话,而要想想怎么让孩子不听话。如果孩子能学会不听我们的话而自己探索出条路来,他们的前途则光明得多。
  
  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断力
  怎么培养不听话的孩子呢?这方面我无个人经验可言,这主要是因为我女儿太听话了。她的“太听话”,与我们从小教她“不听话”有关。
  我们有位同龄的朋友,她父亲曾在一家顶尖的常青藤盟校当校长,算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了。她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从本科到博士,都读的是顶尖的大学、顶尖的课程。她告诉我们,父亲在她上高中时就对她的职业发展指导得很细致,因为父亲无可置疑的权威,她也都主动照着去做。但现在她感叹说,她不该听父亲的每一句话,毕竟人都会犯错误、都有盲点。你句句照办,就可能误入歧途,日后想改正也很困难。
  这些话,和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满意多少有关。她享受了最好的教育,嫁了个出色的丈夫,也是位非常好的母亲。但是,尽管她有着最好的条件,在个人成就上却默默无闻,面对父亲的荣光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想想桀骜不驯的盖茨,再看看我们这位温和厚道的朋友,从孩子的事业和前途考虑,你是不是希望孩子能更反叛些呢?这也是我们为自己过度听话的女儿发愁的原因。
  我们早早就告诉女儿:“你一生的成就,会远远超过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根本不知道怎么走到那里,许多事情只有自己来判断。爸爸妈妈只有尽最大的努力给你一些建议。但是,这些建议中许多可能是错误的。”
  仅这么说说还不行,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都要不停地向女儿证明。我每犯一个错误,只要在女儿的理解力之内,我就分析给她看:“看看,爸爸错了吧?你不能全听爸爸的话。要自己想一想。”
  在《一岁就上常青藤》中,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我们夫妻俩为点儿小事吵架,影响了孩子的情绪。我们意识到问题后马上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两人都向孩子申诉,让她判断是非。
  孩子开始很不适应,但在我们的坚持和说服下,终于开始认真听取双方的理由,自己像个小法官一样进行判断。最后她指出了我们各自的问题,还评论说:“看来你们两个都是很好的人,怎么就不能好好相处呢?”父母恭恭敬敬地听取她的意见,满口答应照着去做。那年女儿才7岁,就直接感受到了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
  女儿11岁时,她有了更大的权威。我吃冰激凌要向她请示,她不批准,我就不能吃。开始她觉得好笑:总是孩子听爸爸妈妈的话,怎么变成爸爸妈妈听孩子的话了呢?我就告诉她:“你在许多事情上,比爸爸妈妈有更好的判断力。特别是在控制饮食上,你特别自律,比爸爸好多了。难道不是谁表现好就应该听谁的吗?”结果,她马上开始认真执行。比如,我在问她是否可以吃冰激凌时,她总是很严肃地问:“你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吃的?”我也很认真:“我至少昨天和前天都没有吃。今天太热了,而且我吃了以后马上会去锻炼。”她这才首肯。
  几天前,我们参与一个音乐活动,午间有各种甜食招待。按事先的计划,我们需要暂时充饥一下,两个小时后才能吃午饭。女儿拿起一块甜点,吃了半块就止住了。我饿得不行,狼吞虎咽吃下一块后,又开始吃第二块。女儿瞪着我难以置信地说:“爸爸,你要吃两块吗?”我二话不说,只好咬了半块停住……事实上,在美国的公立学校中,垃圾食品到处都是,自动售货机就摆在学校的走廊里。大部分家长都为管孩子吃零食而头疼。我们则从来没有这些问题。道理很简单:你不看低自己的孩子,她就会更有自尊、自信,也更有责任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推荐

网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