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瑜:我比男人更强硬

  作为一位女发言人,性别并没有给姜瑜的职业生涯带来太多影响,反倒为她赢得了更多关注。她先是被外媒评为50名全球美女官员之一,不久前又因在朝鲜半岛局势上的发言成为在韩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不过,对于外媒急着给她贴上的“温柔”标签,姜瑜大声说“不”,“在国家主权(问题)上,我比男人还强硬”。
  这是一个帅哥美女扎堆儿的特殊群体。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力量与语言风格,诠释着中国国策。面对中外记者的“刁招”“怪招”“险招”……他们沉着应对,智解妙答,使自己也成为充满神秘与峰回路转的风景。而姜瑜就是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佼佼者。
  
  “我比男人更强硬”
  2010年12月28日,46岁的姜瑜在结束例行发布会后,接受了韩国《中央日报》的独家访问。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称,这是她接受的首次正式采访。
  报道称,近期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促使姜瑜在韩国“人气急升”,成为普通韩国民众都久闻其名的名人。因此,该报力邀姜瑜接受访问。姜瑜曾表示“不喜欢个人性质的活动,也不接受个人采访”,她在采访中也直率地表达了自己平时的想法。
  当被问及对自己在韩国“人气急升”的感觉时,姜瑜强调,这表明“中国的影响力已经得到世界公认”。而针对国际媒体称她为“温柔的政治家”、西班牙报纸更将她评为50名全球美女官员之一,姜瑜则表示,自己对于这种评选一点儿都不在乎,“我觉得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是,《中央日报》国际部此次将我选为‘年度最受瞩目人物’,我非常感谢”。
  当有记者说“有人评论您是温柔的女性”时,她马上摇手进行了反驳:“你说我温柔吗?我没有这样觉得。我觉得我发言时有时会表现得比较强硬,甚至有的时候比男性发言人还要强硬。当然,这还要看是面对什么问题,若在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我比男人更加强硬。”有记者在采访中说到了毛泽东曾讲过的“女人是半边天”,听到此话,姜瑜立刻发出了“呵呵”的笑声,表示赞同和认可。姜瑜还提到了韩国统一部的副发言人李钟珠,她说:“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你们韩国统一部的女发言人,她看上去很年轻、很自信,同为女性,我觉得她很了不起,非常优秀。”
  
  大学时代:理性稳重
  “我叫姜瑜,是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我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跟大家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2006年6月13日,42岁的姜瑜作为外交部新任女发言人首次亮相时讲的第一句话。
  这天姜瑜身着一袭白衫黑裤套装,戴了一副无框眼镜,在给记者提问机会时总是保持一丝优雅的微笑,她的首次亮相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外交部上一位女性新闻发言人章启月卸任一年半之后,中国外交部历史上出现的第四位女性发言人。为了第一次登台,姜瑜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有知情人透露说,除了熟悉前几任发言人的主持风格外,姜瑜还曾在新闻发布大厅多次演练,让同事扮作外国记者对她提问。而且,姜瑜重新“像一个学生一样”查阅了大量材料,仅背景资料就有厚厚的一大本。
  1982年,18岁的姜瑜考入素有“外交官摇篮”之称的外交学院,学制5年。这一年,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针对勃列日涅夫讲话,发表了一次只有3句话的声明。此后,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成为外交部的惯例。24年之后,姜瑜成为了自钱其琛算起外交部第二十三任发言人。
  时隔20余年,曾给姜瑜上过课的老师大多已记不清她当时的样子。英语系系主任范守义教授曾是姜瑜的英语精读课老师,范老师关于姜瑜的记忆只有“很用功”3个字。不过姜瑜给英语系副教授宋老师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他评价姜瑜很有教养。宋老师还记得,当时的姜瑜看起来比较消瘦,似乎体质并不是很好,而现在的她则是精气神儿十足。
  现在外交学院执教的于丹翎教授比姜瑜高一届,她说,姜瑜的成绩很不错,是女生中比较突出的一个。而且,“在那个时代的那个年龄的孩子里,她显得比较稳重、理性”。
  进入外交学院的那一刻其实也就大致划定了姜瑜未来的发展方向。1987年毕业后,姜瑜被分配到北京外交人员服务中心,这里专为外国驻华机构提供服务。
  
  私下里:清雅健谈
  除了在外交人员服务中心的最初4年,无论是在外交部新闻司,抑或是联合国还是香港,姜瑜的大部分工作和新闻联系在一起。对于姜瑜成为新的发言人,人们评价她是“行伍出身,靠真才实学”。而且,由于长期与媒体打交道,她的待人接物也给外国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0年9月,当时还是《亚洲周刊》特派记者的郑天任,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第一次见到姜瑜。当时,外国记者新闻中心刚刚成立,负责为驻华记者提供相关服务,姜瑜是该中心的首任主任。郑天任回忆说,除了工作关系,姜瑜还会主动询问他,在北京生活习不习惯,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忙,需要外交部提供什么服务。“为人善良,说话客气,素质很好”是姜瑜留给他的印象。
  新加坡《联合早报》驻港记者戴庆成则是在姜瑜被派驻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后认识她的。他记得2004年时,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曾经邀请新加坡媒体参加一个餐会,那时负责在门口迎接的就是姜瑜。他回忆说:“姜瑜很有礼貌,而且也很会应变,席间但凡有冷场,总是她出来调节气氛。”
  而姜瑜的业务能力更是让戴庆成记忆犹新——她记得见过的每一个记者的名字;会事先做很多功课,才会跟记者谈话;会主动参加一些外交论坛,认真听,用心记笔记。而且,负责处理公署对外新闻的姜瑜“发稿的速度很快”,经常是驻港特派员刚发表完讲话,新闻稿就已经传真到了报社。
  戴庆成觉得电视上的姜瑜比平时略显“严肃”。他说,其实姜瑜私下里很“健谈”,丝毫“没有官调”。这一点其实也是姜瑜给许多境内外记者留下的印象。一位知情人说,姜瑜平时非常低调、谦和,看似柔弱的她,其实很有个性,有时候也会挺身而出,为记者争取利益。“她特别能够体谅记者在采访中的难处。挺有主见,关键的时候也敢于表明自己观点。”
  了解姜瑜的人都这样评价她,“姜瑜是个很清雅、淡泊的人,皮肤很好,又不爱化妆。”得知她可能出任发言人后,很多朋友、记者都曾在穿衣、化妆上给她提些建议,但姜瑜说:“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口径,这个比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来得重要。”
  
  外交部的“4朵金花”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到目前为止,一共产生了24位发言人。其中20位是“才子”,还有4位是“金花”。据有关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发言人任职时都已到不惑之年或知天命之年,担任外交部发言人的24人中,任发言人时的最大年龄,是55岁。这两个人恰恰是“4朵金花”中的李金华和范慧娟。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推荐

网站推荐